科技长虹:“双循环”时代下的转型进阶
当“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长虹也在完成从家电巨头到产业巨头的大象转身。
透过如今的长虹商业版图可见,以电视、冰箱(柜)、家用空调、洗衣机、扫地机器人、智能盒子等为代表的家用电器业务,以冰箱压缩机、物联网模组等为代表的部品业务,以IT产品分销和专业IT解决方案提供为代表的IT综合服务业务,以及以电子制造(EMS)为代表的精益制造服务业务正在有节奏地协同发展,一个完整的“科技长虹”正在加速显现。
在业内看来,这一进程中长虹的每一次蝶变,都与自身的“产学研”一体化持续推进息息相关。当下,长虹更是抓住了“5G+工业互联网”的风口,不断推进数字化基建,持续夯实技术壁垒,与知名高校和企业等成立相应“联合实验室”,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产学研”一体化破解关键技术
根据长虹目前的科研布局,这家全球化综合性企业已经集结了一大批高精尖研究单位。
近年来,长虹通过灯塔实验室、竞争力实验室、技术生态圈三层研发体系,在人工智能、信息安全、新能源材料等领域储备技术成果。同时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电子科技大学、安徽大学、MIT、宝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单位、巨头企业建立技术合作,着力推动“中国智造”发展。
其中,长虹整合内外资源,正式挂牌成立的“5G应用联合实验室”,将整合多方优质资源,共同围绕5G应用与创新,更好服务数字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智能显示、物联网模组、智慧家庭、安全芯片、智慧交通等领域,助力加快我国5G商业化。
而新能源材料实验室,则主要负责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技术战略研究与规划、制定技术发展路线、研究开发新能源关键材料及器件等,为长虹内部的新能源板块相关单位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了新能源材料技术的创新研发及产业化。
“技术创新是长虹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在核心技术领域,我们聘请国内外一流的首席科学家,带领团队在相关领域抢占世界制高点,形成长虹核心技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长虹控股公司董事长赵勇表示。
事实上,近年来,面对全球技术进步加快,智能化、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深入推动产业变革的外部趋势,长虹依靠“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已经在轨道交通电源系统、高速连接器等核心部件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并把成果转化成产业,以产业发展推动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升级。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长虹已经是中国排名前列的轨道交通电源系统提供商。作为中国较大的轨道交通电源提供生产基地,旗下长虹电源公司电源产品已经广泛运用于国内地铁、磁悬浮列车等。同时在澳大利亚、阿根廷、新西兰等出口型机车项目中大规模使用,是全球范围内主要轨道交通电源系统供应商之一。
与此同时,长虹还是中国名列前茅的物联网模块提供商。长虹控股公司旗下四川爱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联科技”)成功研发全新智慧交通5G+V2X模组“AI-NR10(T)”,将助力智能信号机、路侧摄像机、路侧智能站等道路基础设施实现数字化场景。目前,爱联科技已具备各类模组1200万片/月的产能,成为中国重要的物联网模块及物联网系统集成应用研发与智能制造基地。
“长虹已经完成了从制造企业到科技企业的蜕变。”业内分析人士直言,不管是依托于5G+工业互联网实现了产业数字化、管理信息化的长虹智慧显示工厂,还是已经成为全球冰箱压缩机行业领先企业的长虹华意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长虹对于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有目共睹。
据资料,2020年1月,长虹“5G+工业互联网”智能电视大规模定制生产线正式落成投产,效率可以提升60%以上,是亚洲颇为先进的智能电视大规模定制生产线,满足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中的彩电大规模定制与快速交付的要求。
借力“双循环”加速海外扩张
与长虹科研一同拾阶而上的,还有其不断拓宽的海外市场。后者为前者提供科技转化成果销售市场之外,更在“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态势中,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长虹官方资料显示,2020年,长虹海外品牌业务实现倍增,2021年,长虹海外实现“开门红”。2021年1月,长虹海外家电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41%,其中电视同比增长14%,冰洗同比增长28%,空调同比增长103%。
2021年,长虹海外或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契机。
1月1日,长虹生产的智能家电搭乘首列中欧班列(成渝)号驶向波兰罗兹。5天后,满载41节车厢“四川造”美菱冰箱的中欧长虹专列驶出成都国际铁路港中心站,于1月24日抵达德国杜伊斯堡。与1月1日搭乘方式不同,这是中欧班列(成渝)号合作共建后驶出的首列中欧长虹专列。
中欧班列的开通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据介绍,以前长虹产品从广东出海,走海运前往欧洲布拉格需要45天以上。而搭乘中欧班列,从成都出发到布拉格,13天内就能直达。这样一来,长虹大大提升了响应效率,能够更加快速地满足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当欧洲市场发出家电产品的需求指令后,从生产到送达,半个月内成为现实。
“由于运输时长限制,很多家电产品的供求会出现‘部分断链’的情况,但是中欧班列(成渝)号开通后,全面、多元且更稳定的供应链将形成。”业内人士指出,作为连接中欧市场的重要国际枢纽通道,中欧班列对长虹来说,将进一步巩固长虹全球供应链体系。
从长虹来看,以前销往欧洲的产品为方便出海,几乎选择中国沿海产业链生产,但现在选择面大大拓宽,长虹可以利用深耕在成渝地区的大本营,为欧洲市场更高效地提供终端产品与原材料。
过去十几年,位于捷克的长虹欧洲电器有限公司,已成为长虹布局欧洲市场的重要基地。在中欧班列这个桥头堡积极推动下,长虹的产品将更快速地推向欧洲市场,满足当地消费者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对外输出效率提升,对内同样有了便捷通道。高精尖的技术或零部件,也将搭载中欧班列回国。据了解,长虹将整合欧洲资源,开展物流服务平台建设,届时,包括欧洲的汽车等零部件都有望快速运回成都,从而服务沃尔沃等厂商的整车生产。
在外界看来,长虹的技术与产业正在时代碰撞中完成换新升级,其背后正在成长的广阔的海外市场也将为集团的全球布局打下牢固根基。
当“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长虹也在完成从家电巨头到产业巨头的大象转身。
透过如今的长虹商业版图可见,以电视、冰箱(柜)、家用空调、洗衣机、扫地机器人、智能盒子等为代表的家用电器业务,以冰箱压缩机、物联网模组等为代表的部品业务,以IT产品分销和专业IT解决方案提供为代表的IT综合服务业务,以及以电子制造(EMS)为代表的精益制造服务业务正在有节奏地协同发展,一个完整的“科技长虹”正在加速显现。
在业内看来,这一进程中长虹的每一次蝶变,都与自身的“产学研”一体化持续推进息息相关。当下,长虹更是抓住了“5G+工业互联网”的风口,不断推进数字化基建,持续夯实技术壁垒,与知名高校和企业等成立相应“联合实验室”,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产学研”一体化破解关键技术
根据长虹目前的科研布局,这家全球化综合性企业已经集结了一大批高精尖研究单位。
近年来,长虹通过灯塔实验室、竞争力实验室、技术生态圈三层研发体系,在人工智能、信息安全、新能源材料等领域储备技术成果。同时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电子科技大学、安徽大学、MIT、宝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单位、巨头企业建立技术合作,着力推动“中国智造”发展。
其中,长虹整合内外资源,正式挂牌成立的“5G应用联合实验室”,将整合多方优质资源,共同围绕5G应用与创新,更好服务数字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智能显示、物联网模组、智慧家庭、安全芯片、智慧交通等领域,助力加快我国5G商业化。
而新能源材料实验室,则主要负责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技术战略研究与规划、制定技术发展路线、研究开发新能源关键材料及器件等,为长虹内部的新能源板块相关单位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了新能源材料技术的创新研发及产业化。
“技术创新是长虹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在核心技术领域,我们聘请国内外一流的首席科学家,带领团队在相关领域抢占世界制高点,形成长虹核心技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长虹控股公司董事长赵勇表示。
事实上,近年来,面对全球技术进步加快,智能化、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深入推动产业变革的外部趋势,长虹依靠“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已经在轨道交通电源系统、高速连接器等核心部件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并把成果转化成产业,以产业发展推动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升级。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长虹已经是中国排名前列的轨道交通电源系统提供商。作为中国较大的轨道交通电源提供生产基地,旗下长虹电源公司电源产品已经广泛运用于国内地铁、磁悬浮列车等。同时在澳大利亚、阿根廷、新西兰等出口型机车项目中大规模使用,是全球范围内主要轨道交通电源系统供应商之一。
与此同时,长虹还是中国名列前茅的物联网模块提供商。长虹控股公司旗下四川爱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联科技”)成功研发全新智慧交通5G+V2X模组“AI-NR10(T)”,将助力智能信号机、路侧摄像机、路侧智能站等道路基础设施实现数字化场景。目前,爱联科技已具备各类模组1200万片/月的产能,成为中国重要的物联网模块及物联网系统集成应用研发与智能制造基地。
“长虹已经完成了从制造企业到科技企业的蜕变。”业内分析人士直言,不管是依托于5G+工业互联网实现了产业数字化、管理信息化的长虹智慧显示工厂,还是已经成为全球冰箱压缩机行业领先企业的长虹华意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长虹对于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有目共睹。
据资料,2020年1月,长虹“5G+工业互联网”智能电视大规模定制生产线正式落成投产,效率可以提升60%以上,是亚洲颇为先进的智能电视大规模定制生产线,满足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中的彩电大规模定制与快速交付的要求。
借力“双循环”加速海外扩张
与长虹科研一同拾阶而上的,还有其不断拓宽的海外市场。后者为前者提供科技转化成果销售市场之外,更在“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态势中,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长虹官方资料显示,2020年,长虹海外品牌业务实现倍增,2021年,长虹海外实现“开门红”。2021年1月,长虹海外家电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41%,其中电视同比增长14%,冰洗同比增长28%,空调同比增长103%。
2021年,长虹海外或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契机。
1月1日,长虹生产的智能家电搭乘首列中欧班列(成渝)号驶向波兰罗兹。5天后,满载41节车厢“四川造”美菱冰箱的中欧长虹专列驶出成都国际铁路港中心站,于1月24日抵达德国杜伊斯堡。与1月1日搭乘方式不同,这是中欧班列(成渝)号合作共建后驶出的首列中欧长虹专列。
中欧班列的开通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据介绍,以前长虹产品从广东出海,走海运前往欧洲布拉格需要45天以上。而搭乘中欧班列,从成都出发到布拉格,13天内就能直达。这样一来,长虹大大提升了响应效率,能够更加快速地满足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当欧洲市场发出家电产品的需求指令后,从生产到送达,半个月内成为现实。
“由于运输时长限制,很多家电产品的供求会出现‘部分断链’的情况,但是中欧班列(成渝)号开通后,全面、多元且更稳定的供应链将形成。”业内人士指出,作为连接中欧市场的重要国际枢纽通道,中欧班列对长虹来说,将进一步巩固长虹全球供应链体系。
从长虹来看,以前销往欧洲的产品为方便出海,几乎选择中国沿海产业链生产,但现在选择面大大拓宽,长虹可以利用深耕在成渝地区的大本营,为欧洲市场更高效地提供终端产品与原材料。
过去十几年,位于捷克的长虹欧洲电器有限公司,已成为长虹布局欧洲市场的重要基地。在中欧班列这个桥头堡积极推动下,长虹的产品将更快速地推向欧洲市场,满足当地消费者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对外输出效率提升,对内同样有了便捷通道。高精尖的技术或零部件,也将搭载中欧班列回国。据了解,长虹将整合欧洲资源,开展物流服务平台建设,届时,包括欧洲的汽车等零部件都有望快速运回成都,从而服务沃尔沃等厂商的整车生产。
在外界看来,长虹的技术与产业正在时代碰撞中完成换新升级,其背后正在成长的广阔的海外市场也将为集团的全球布局打下牢固根基。
- 中国农业大学与东阿阿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4-10-17)
- 山东凤祥食品有限公司鸭肉系列产品 获得日本第28届加工食品爆品大奖(2024-10-17)
- 中通新能源客车新加坡交付暨双层巴士全球首发!跑出绿色出海“加速度”(2024-10-17)
- 格瑞德集团受邀参加第十四届全国地热大会(2024-10-17)
- 亚太集团党委组织开展9月份主题党日活动 (2024-10-17)
- 玲珑轮胎连续五年获得上交所信息披露A级评价(2024-10-17)
- 山东重工集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开展专题学习研讨(2024-10-17)
- 九阳30周年发布会开启:如何用硬实力解决“小问题”(2024-10-17)
- 潍柴集团党委召开“重德、重勤、重廉”廉洁文化建设动员会(2024-10-17)
- 海信贾少谦:世界一流企业必然有一流的ESG表现(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