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会员资讯

同煤集团:打造科技创新“智”高点 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

2017年06月12日 14:00    信息来源: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谋划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布局,出台科技创新工作改革举措,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高效通道……近年来,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团体会员单位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紧紧围绕“建设新同煤,打造新生活”战略愿景,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创出了大量突出的科技成果。同忻煤矿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山西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89项,取得授权专利339项,发明专利33项,成功入围第五批“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特别是“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与关键技术”让同煤集团时隔21年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迈入煤炭开采技术世界高端。

创新驱动,提质升级。

在同忻煤矿公司地面调度指挥中心,井下生产状况一目了然,综采设备的每一个细微动作都被智能终端自动采集、统计、分析,并形成大数据库。借助智能化开采系统,现在工作人员只需坐在监控室内,通过远程操作就能让工作面的设备按顺序依次启动。而且通过对采煤机自动化技术的集成,同忻煤矿公司在保障工作面回采率的同时,有效降低生产能耗5%以上,减少井下作业人数50%,使同煤的安全经济效益更加凸显,而这只是同煤集团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

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近年来,同煤集团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坚持从装备、工艺和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对千万吨矿井进行包括主煤流系统能力、矿井通风系统保障、选煤厂适应等多手段的流程再造,全面支撑了千万吨矿井集群低碳化、自动化、智能化安全高效开采。特别是在2016年,同煤集团“特厚煤层沿空掘巷千万吨综放面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大同双系特厚煤层强矿压发生机理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千万吨级矿井生产系统保障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3个项目同一年度获得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创历史最好水平。

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有生机也。科技创新助力同煤高产高效,更要服务矿井精采细采。近两年来,同煤集团在小(无)煤柱开采技术上进行了深入攻关,并在塔山煤矿公司成功运用了千万吨工作面综放小煤柱开采技术,有效解决了巷道强矿压支护、采空区漏风引发煤炭自燃等开采难题,有效提高矿井回采率15%-20%。随着小煤柱开采技术的全面推广,必将对煤炭企业实现精采细采,提升经营效益产生重大影响。

如今“创新是动力”已经成为更广大群体、更深层的共识。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提质升级,同煤集团职责在肩,信心满满。

科技支撑,安全发展。

“现在我们通过手机上的‘一掌通’智能软件就可以了解矿井各类信息和井下工作面的生产运行情况,并对发现的问题就近安排人员及时处理。”近年来,同煤集团加快矿井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步伐,在构建“数字矿山基础信息平台”,实现矿井空间数据与实时数据的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上,又将移动通信技术与数字化和信息化系统有机融合,使矿井安全调度管理迈入移动智能时代。除此之外,安全避险、采空区瓦斯抽放、强力皮带机变频启动、综合粉尘治理技术等一大批新技术、新装备相继走进煤矿安全管理前沿,为安全生产筑起了一道坚固的科技保安屏障。

筑牢同煤安全“支点”,就要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同煤集团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依靠科技创新,排查安全隐患,夯实安全基础。特别是在矿井瓦斯治理方面,同煤集团利用地面垂直钻孔抽采瓦斯取代顶抽巷抽排瓦斯治理技术,确保了千万吨矿井的瓦斯零超限。在强矿压防治和顶板支护方面,同煤集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水压致裂技术不仅有效的解决了大同坚硬顶板控制的技术难题,而且大幅提高了大采高综放开采的顶煤回收率。在矿井防治水方面,同煤集团采用地面、井下巷道瞬变电磁探测技术,大大提高了多层采空区垂向分层和横向分区的探测精度,有效解决了水患问题,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设备支撑。

整合资源,搭建平台。

科技创新必须与机制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才能走得稳、走得远。近年来,同煤集团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持续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全面搭建科技研发平台,同煤研发总体规模居行业前列。现已累计承担完成8项国家、山西省部、863重大科技项目,参与6项行业标准制定;年均开展集团公司级重大科研项目70项;各二级单位每年开展1200多项生产实践科技进步、技术革新项目。

科技项目数量的快速提升,得益于同煤科技平台的发展壮大。同煤集团坚持把科技平台建设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突破口,先后建成国家发改委技术创新能力专项建设“煤矿火灾防治工程实验室”、特厚煤层开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企业院士工作站、同大科技研究院等多个有利于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的研发平台。通过改变“碎片化”“不聚焦”等现象,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形成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科技创新工作格局。

在全面打造科研平台硬件的同时,同煤集团还积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有效对接各类创新资源,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主动邀请宋振骐、袁亮、何满潮等院士来同煤做学术报告,组织内部专家参与国际国内重大学术论坛,连续举办职工科技创新优秀成果推广介绍大会,营造了学科学、用科学、能创新、会创新的发展氛围。

与此同时,同煤集团还不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由同煤自主研发的C80型煤矿专用敞车装车牵引装置,实现了绞车牵引代替机车牵引装载C80型运煤专用敞车,保障了2万吨运煤大列的可靠煤炭外运。仅这一科技成果,每年可增效节支9600多万元,日益强劲的“第一动力”为同煤提质增效、固本培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科技创新工作没有休止符,日后,同煤集团将充分利用博士后工作站、研究院、四个研究中心,以及产学研合作研发机构等企业内、外部两个资源优势,努力培育形成一整套具有同煤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行业标准规范,为煤炭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再做新贡献。

开辟通道,人才强企。

鲜花送给优秀人才,重奖给予科技标兵。这是同煤集团重视科技创新工作,重用科技创新人才的真实写照。

同煤集团始终坚持以制度、队伍、能力、环境四位一体建设为抓手,开辟人才成长、成才的新通道,设立了科技创新基金,建立聘任了首席高级工程师、首席工程师、首席技能大师制度,连续9届重奖突出贡献优秀人才,通过一系列重大举措,大力培养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高技能人才。

随着各项制度的深入开展,依托人才团队,布局创新资源,已成为同煤新的风向标。近年来,同煤集团大力实施“五个一批”高端培训454人次,创建优秀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58个,依托技师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师带徒、传帮带”“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多个阵地和载体,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管理型、专业型和技能型人才。同煤有2人入选山西省院士后备人选,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当选“三晋学者”,1人获孙越崎能源大奖,1人获孙越崎青年科技奖,2人当选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24人当选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如今科技创新的力量已成为驱动同煤转型升级的强劲“引擎”。在百里煤海的地层深处、在各个产业的生产车间、在集团内部的科研院校……处处涌动着创新热潮。

科技引领发展,科技赢得未来。随着一大批科技项目的落地见效,同煤集团正在将科技创新的“智力”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力、提挡升级的活力和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综合能源大集团的不竭动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