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企业良性发展 长虹开启“系统性”转型大幕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供给侧改革、发展实体经济……近年来,创新驱动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受已成企业界共识,成为政府政策关注和扶持重点。但对于身处完全化竞争市场的国企长虹来说,转型不仅仅是产业结构调整这一单一命题。
对于一家员工达数万人、年收入上千亿的大型企业来说,全面转型是一个渐进过程,绝非一时之功。在长虹控股董事长赵勇看来,长虹目前仍面临体制机制僵化,母子公司权责关系不清晰;用人机制不灵活,干部“半终身制”激情不足;员工思维僵化,创新力不足等诸多难题。
管理转型:提升企业经营质量
面对宏观经济环境没有大的好转,家电产品整体价格下滑,行业步入存量市场竞争等诸多不利情势,推行经营、管理和财务改革成为长虹提升业绩和行业竞争力的关键法宝。
首先是政企角色的转换,即从“管企为主”向“管资为主”的转变。据悉,四川省将长虹的领导班子管理权限下放绵阳市级地方,解决了管理环节中“管人”和“管事、管资产”不统一的问题,也让决策更高效。作为四川国企改革里程碑式的标志,长虹率先启动面向全球市场化选聘集团公司总经理,并在推进出资人进一步简政放权、扩大授权的基础上,长虹公司对董事会、董事长、经理层的权责界面做了进一步界定。也对企业内部母子公司权责关系进行全面梳理,发布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内部授权手册等,明确母公司责任清单和子公司产权代表负面清单,理顺关系。
而在长虹内部,过去的这一年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体制机制改革。全员实行劳动合同制,打破“铁饭碗”思想,形成了“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氛围;完善了契约管理机制、竞聘上岗机制和考核淘汰机制,打破了“岗位终身制”,干部竞聘上岗、基于业绩的淘汰成为常态;不断优化、尝试新型激励机制,针对不同层次、类别的员工分层分类建立了符合发展实际的激励体系,让员工的收入绑定企业经营业绩,与企业同创共享,打破“平均主义”。在新业务、新三板、新项目及子公司,全面实施利润分享激励,激活团队激情与创新力。
“长虹企业管理改革犹如带着镣铐跳舞。一方面,我们要比另的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依然受传统体制的束缚。”赵勇坦言,国企往往都有求稳避险的心态,改革创新就意味着有风险。但是行业方向已经发生了转变,如果企业不变,就会被动挨打,不去转变,就意味着死亡。
产业转型:做优做强主业
自1958年长虹创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实体经济发展。从最早的军工立身,到目前的综合家电、军民融合、IT服务三大主业及智能服务等新兴产业,长虹在行业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迎接互联网、物联网经济发展与兴起,长虹产业转型也加快了步伐。
首先,2016年继续强化了智能研发、智能制造、智能交易和智能运营等四大平台。2016年3月,长虹在业内率先发布全球首个物联运营支撑平台(UP平台),确立了以大数据运营为基础的“物+联”驱动模式,进而加速长虹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城市新兴业务落地。基于长虹智能战略生态链建设,已成功扶持成立购食汇、智慧健康、智慧教育、家事帮等多家专注于智能服务的新兴子公司。
其次,长虹积极响应国家“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战略,结合自身需求,出资15亿元组建了全资子公司:四川电子军工集团有限公司。并先后整合了川内多家优势地方军工企业,具体负责长虹控股集团下军工业务的运作。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创新创业、“进退并转”着手,长虹过去一年加速退出“三非企业”(非主业、非控股、非盈利)。目前已对长虹控股集团及下属各层级200余家公司按股权投资类型进行分类清理与优化,推进了长虹照明业务、后勤服务和生产保障业务整合,推进壳公司清理等,实现规模“减脂”,有效盘活资产。
此外,经过20年的国际化战略推进,“走出去”向海外市场要增量已经成为长虹产业布局的重要选择,借势“一带一路”加速长虹国际化发展。
技术转型:紧扣智能创新方向
面对当前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大势与中国家电制造体系的新一轮优化和重构,长虹何以通过创新来实现转型升级甚至是伫立时代潮头。
赵勇表示:“创新是长虹的基因,不去创新,长虹就没有生存之本!”回顾长虹建业50余年,从1958年作为我国“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诞生之日起,到稳健地成长为今天集军工、消费电子、核心器件研发与制造为一体的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可以说,长虹始终与创新同行,在创业中成长。
由长虹旗下两家上市企业美菱电器和华意压缩构筑的冰箱“核心部件+整机”的垂直产业链一体化表现同样“抢眼”。华意压缩已成长为全球冰箱压缩机行业的龙头企业,连续14年保持国内冰箱压缩机行业市场份额第一,连续三年产销居全球行业第一,全球市场份额超20%。据估算,目前全球每四台家用冰箱压缩机中,就有一台来自于华意压缩。
此外,长虹其旗下的无线模块在智能家居中的市场占比达到了30%以上,成为该领域毋容置疑的“隐形冠军”。长虹同时也是全球多家顶级照明企业的主供应商,全球多家顶级电池品牌的主要供应商。
在行业观察家看来,“长虹当前面临的转型课题,是一个企业‘全身性’、‘系统性’的再造和重构过程过程,涉及企业战略选择、体制机制重构、技术产品升级、人事制度变革等多个方面。对于企业来说,与时俱进、补足短板,方能负重前行、实现蜕变。”
在全新的竞争格局中,无论是制造商还是渠道商,都需要跳出原来的禁锢,主动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开放、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且范围已不再局限于企业原先的定位。顺应时代的发展,市场的需求,长虹的未来“突围之路”必在转型。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供给侧改革、发展实体经济……近年来,创新驱动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受已成企业界共识,成为政府政策关注和扶持重点。但对于身处完全化竞争市场的国企长虹来说,转型不仅仅是产业结构调整这一单一命题。
对于一家员工达数万人、年收入上千亿的大型企业来说,全面转型是一个渐进过程,绝非一时之功。在长虹控股董事长赵勇看来,长虹目前仍面临体制机制僵化,母子公司权责关系不清晰;用人机制不灵活,干部“半终身制”激情不足;员工思维僵化,创新力不足等诸多难题。
管理转型:提升企业经营质量
面对宏观经济环境没有大的好转,家电产品整体价格下滑,行业步入存量市场竞争等诸多不利情势,推行经营、管理和财务改革成为长虹提升业绩和行业竞争力的关键法宝。
首先是政企角色的转换,即从“管企为主”向“管资为主”的转变。据悉,四川省将长虹的领导班子管理权限下放绵阳市级地方,解决了管理环节中“管人”和“管事、管资产”不统一的问题,也让决策更高效。作为四川国企改革里程碑式的标志,长虹率先启动面向全球市场化选聘集团公司总经理,并在推进出资人进一步简政放权、扩大授权的基础上,长虹公司对董事会、董事长、经理层的权责界面做了进一步界定。也对企业内部母子公司权责关系进行全面梳理,发布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内部授权手册等,明确母公司责任清单和子公司产权代表负面清单,理顺关系。
而在长虹内部,过去的这一年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体制机制改革。全员实行劳动合同制,打破“铁饭碗”思想,形成了“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氛围;完善了契约管理机制、竞聘上岗机制和考核淘汰机制,打破了“岗位终身制”,干部竞聘上岗、基于业绩的淘汰成为常态;不断优化、尝试新型激励机制,针对不同层次、类别的员工分层分类建立了符合发展实际的激励体系,让员工的收入绑定企业经营业绩,与企业同创共享,打破“平均主义”。在新业务、新三板、新项目及子公司,全面实施利润分享激励,激活团队激情与创新力。
“长虹企业管理改革犹如带着镣铐跳舞。一方面,我们要比另的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依然受传统体制的束缚。”赵勇坦言,国企往往都有求稳避险的心态,改革创新就意味着有风险。但是行业方向已经发生了转变,如果企业不变,就会被动挨打,不去转变,就意味着死亡。
产业转型:做优做强主业
自1958年长虹创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实体经济发展。从最早的军工立身,到目前的综合家电、军民融合、IT服务三大主业及智能服务等新兴产业,长虹在行业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迎接互联网、物联网经济发展与兴起,长虹产业转型也加快了步伐。
首先,2016年继续强化了智能研发、智能制造、智能交易和智能运营等四大平台。2016年3月,长虹在业内率先发布全球首个物联运营支撑平台(UP平台),确立了以大数据运营为基础的“物+联”驱动模式,进而加速长虹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城市新兴业务落地。基于长虹智能战略生态链建设,已成功扶持成立购食汇、智慧健康、智慧教育、家事帮等多家专注于智能服务的新兴子公司。
其次,长虹积极响应国家“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战略,结合自身需求,出资15亿元组建了全资子公司:四川电子军工集团有限公司。并先后整合了川内多家优势地方军工企业,具体负责长虹控股集团下军工业务的运作。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创新创业、“进退并转”着手,长虹过去一年加速退出“三非企业”(非主业、非控股、非盈利)。目前已对长虹控股集团及下属各层级200余家公司按股权投资类型进行分类清理与优化,推进了长虹照明业务、后勤服务和生产保障业务整合,推进壳公司清理等,实现规模“减脂”,有效盘活资产。
此外,经过20年的国际化战略推进,“走出去”向海外市场要增量已经成为长虹产业布局的重要选择,借势“一带一路”加速长虹国际化发展。
技术转型:紧扣智能创新方向
面对当前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大势与中国家电制造体系的新一轮优化和重构,长虹何以通过创新来实现转型升级甚至是伫立时代潮头。
赵勇表示:“创新是长虹的基因,不去创新,长虹就没有生存之本!”回顾长虹建业50余年,从1958年作为我国“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诞生之日起,到稳健地成长为今天集军工、消费电子、核心器件研发与制造为一体的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可以说,长虹始终与创新同行,在创业中成长。
由长虹旗下两家上市企业美菱电器和华意压缩构筑的冰箱“核心部件+整机”的垂直产业链一体化表现同样“抢眼”。华意压缩已成长为全球冰箱压缩机行业的龙头企业,连续14年保持国内冰箱压缩机行业市场份额第一,连续三年产销居全球行业第一,全球市场份额超20%。据估算,目前全球每四台家用冰箱压缩机中,就有一台来自于华意压缩。
此外,长虹其旗下的无线模块在智能家居中的市场占比达到了30%以上,成为该领域毋容置疑的“隐形冠军”。长虹同时也是全球多家顶级照明企业的主供应商,全球多家顶级电池品牌的主要供应商。
在行业观察家看来,“长虹当前面临的转型课题,是一个企业‘全身性’、‘系统性’的再造和重构过程过程,涉及企业战略选择、体制机制重构、技术产品升级、人事制度变革等多个方面。对于企业来说,与时俱进、补足短板,方能负重前行、实现蜕变。”
在全新的竞争格局中,无论是制造商还是渠道商,都需要跳出原来的禁锢,主动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开放、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且范围已不再局限于企业原先的定位。顺应时代的发展,市场的需求,长虹的未来“突围之路”必在转型。
- 王力刚到鲁西集团检查指导节日期间安全生产工作(2024-10-18)
- 绿色智慧建造:引领未来的建筑新篇章(2024-10-18)
- 施可丰登上央视CCTV-7 (2024-10-18)
- 南山铝业闪耀亮相2024德国铝工业展览会(2024-10-18)
- 连登粮油行业双强榜|长寿花食品再度蝉联玉米油加工企业“10强”首位(2024-10-18)
- 得益乳业开启“2024全民加奶行动” 倡导每日饮奶500g以上(2024-10-18)
- 中国农业大学与东阿阿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4-10-17)
- 山东凤祥食品有限公司鸭肉系列产品 获得日本第28届加工食品爆品大奖(2024-10-17)
- 中通新能源客车新加坡交付暨双层巴士全球首发!跑出绿色出海“加速度”(2024-10-17)
- 格瑞德集团受邀参加第十四届全国地热大会(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