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耕耘“一带一路”新尝试:在缅甸输出“潍柴制造”!
缅甸,潍柴布局海外业务的重要一站,自潍柴与缅甸方面签署技术输出协议以来,一批批潍柴人带着成熟可靠的“潍柴制造”,陆续抵达当地。
潍柴缅甸项目一角
缅甸项目——潍柴耕耘“一带一路”新模式
缅甸工业基础薄弱,基本不具备自主生产柴油机的能力。据协议规定,潍柴将向缅方输出柴油机制造技术。2014年首批当地组装的发动机成功配套在缅甸组装的卡车上;2015年底,完成200套柴油机CKD件的组装;2016年6月,首台气缸体气缸盖在缅甸工厂下线并试车成功,缅方逐渐掌握关键零部件的制造工艺……
随着工作的顺利推进,缅甸项目成为了潍柴耕耘“一带一路”又一新模式的尝试——技术许可输出。
常驻缅甸工厂的项目组成员共有17人,他们负责技术支持,辅助缅方人员掌握关键零部件的铸造、机加工、组装等工艺流程。
卢连柱是这个队伍名副其实的“大队长”,负责整个工作的协调、调度;负责缅甸工厂铸造项目的工程师张永清,则被小伙伴们亲切地称为“后勤部长”,他把生活中的大小事打理得井井有条,连每一个队员的生日都能清楚记得;而副队长宋海洋是大伙儿的“交通部长”,无论是刚从国内来的新队员还是要返程回国的老队员,都由这位尽心尽责的“部长”亲自接送。
项目组的每位成员各司其职、配合默契,克服了许多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同时,缅甸项目也得到了潍柴制造工程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潍柴副总工艺师刘庆义、王玉春亲自到缅甸工厂,现场指导缅方人员。
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截至目前,缅甸工厂的二期项目已全部安装完毕,并顺利投产。
输出“潍柴制造”,更输出“潍柴精神”!
为了让“潍柴制造”早日在缅甸落地生根,项目组提出了统一的“行动纲领”:虽身在国外,但要严格遵守潍柴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当地法规习俗,谨记潍柴精神,时刻维护潍柴形象。
项目组在工厂里搭建起临时办公室,建立现场行为规范和作业管理办法,还把办公桌搬到车间现场,保证当日问题当日结;主动延长工作时间,所有节假日均按缅方规定执行;春节期间坚持驻守岗位等。
为此,年轻的曹少华两次推迟了订婚日期,初为人父的郭明翔听到孩子降生的第一声啼哭则是在电话的这头……
“一开始,缅甸的工作人员无法理解潍柴人的这种激情和拼劲,甚至在需要他们配合工作的时候提出了质疑,或者寻找借口推脱。”
“大队长”卢连柱回忆起当初与缅方人员打交道时遇到的种种障碍,感慨颇多。在他看来,技术输出的过程,不仅是教会他们工艺流程、管理技能,还是潍柴文化和精神理念的潜移默化。
由于工业基础薄弱,缅甸工人不仅技术能力较差,而且安全意识淡薄。在车间,他们不穿防砸鞋,更别提安全帽、手套、防护眼镜之类的,很多工人习惯穿着拖鞋就来上班。在潍柴人眼里,这是绝对不能忍受的,项目组下决心帮助他们改掉这些不良习惯。
随着工作的推进,潍柴人员克服语言、文化等障碍,对缅方人员言传身教,传授技术的同时,更用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充满激情的“潍柴精神”感染他们。慢慢地,他们从拖沓、散漫变得认真、信任和配合。
潍柴项目组的工作受到了缅方的高度认可,双方的关系也在不断的磨合中碰撞出友谊的火花,项目的推进渐入佳境。
随着两条加工生产线的调试完成,在接下来的批量生产阶段,项目组还将重点培训缅方员工设备养护、程序优化、异常处理,以及质量管理等知识和方法,将潍柴成熟有效的质量管控模式复制到缅甸,保证“潍柴品质”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缅甸,都一样表现卓越、可靠耐用,树立起“潍柴制造”在缅甸的品牌信誉度。
缅甸是“一带一路”沿线的新兴经济体,随着其民主进程、经济改革步伐的加快,将带来无限商机。缅甸项目是潍柴首例技术许可输出项目,不仅带动潍柴发动机散件的出口,还能带动相关动力总成、整车产品进入缅甸市场,让潍柴在缅甸市场处于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同时,在潍柴的技术扶持下,缅甸项目也将造福当地,显著提升当地的机械制造能力,在这个稍显落后的国度播下了一颗现代化工业的种子。
从太平洋到地中海,从缅甸到印度、埃塞……潍柴正用负责任的态度和实际行动,在“一带一路”的国际化道路上,耕耘市场,服务客户。
缅甸,潍柴布局海外业务的重要一站,自潍柴与缅甸方面签署技术输出协议以来,一批批潍柴人带着成熟可靠的“潍柴制造”,陆续抵达当地。
潍柴缅甸项目一角
缅甸项目——潍柴耕耘“一带一路”新模式
缅甸工业基础薄弱,基本不具备自主生产柴油机的能力。据协议规定,潍柴将向缅方输出柴油机制造技术。2014年首批当地组装的发动机成功配套在缅甸组装的卡车上;2015年底,完成200套柴油机CKD件的组装;2016年6月,首台气缸体气缸盖在缅甸工厂下线并试车成功,缅方逐渐掌握关键零部件的制造工艺……
随着工作的顺利推进,缅甸项目成为了潍柴耕耘“一带一路”又一新模式的尝试——技术许可输出。
常驻缅甸工厂的项目组成员共有17人,他们负责技术支持,辅助缅方人员掌握关键零部件的铸造、机加工、组装等工艺流程。
卢连柱是这个队伍名副其实的“大队长”,负责整个工作的协调、调度;负责缅甸工厂铸造项目的工程师张永清,则被小伙伴们亲切地称为“后勤部长”,他把生活中的大小事打理得井井有条,连每一个队员的生日都能清楚记得;而副队长宋海洋是大伙儿的“交通部长”,无论是刚从国内来的新队员还是要返程回国的老队员,都由这位尽心尽责的“部长”亲自接送。
项目组的每位成员各司其职、配合默契,克服了许多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同时,缅甸项目也得到了潍柴制造工程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潍柴副总工艺师刘庆义、王玉春亲自到缅甸工厂,现场指导缅方人员。
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截至目前,缅甸工厂的二期项目已全部安装完毕,并顺利投产。
输出“潍柴制造”,更输出“潍柴精神”!
为了让“潍柴制造”早日在缅甸落地生根,项目组提出了统一的“行动纲领”:虽身在国外,但要严格遵守潍柴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当地法规习俗,谨记潍柴精神,时刻维护潍柴形象。
项目组在工厂里搭建起临时办公室,建立现场行为规范和作业管理办法,还把办公桌搬到车间现场,保证当日问题当日结;主动延长工作时间,所有节假日均按缅方规定执行;春节期间坚持驻守岗位等。
为此,年轻的曹少华两次推迟了订婚日期,初为人父的郭明翔听到孩子降生的第一声啼哭则是在电话的这头……
“一开始,缅甸的工作人员无法理解潍柴人的这种激情和拼劲,甚至在需要他们配合工作的时候提出了质疑,或者寻找借口推脱。”
“大队长”卢连柱回忆起当初与缅方人员打交道时遇到的种种障碍,感慨颇多。在他看来,技术输出的过程,不仅是教会他们工艺流程、管理技能,还是潍柴文化和精神理念的潜移默化。
由于工业基础薄弱,缅甸工人不仅技术能力较差,而且安全意识淡薄。在车间,他们不穿防砸鞋,更别提安全帽、手套、防护眼镜之类的,很多工人习惯穿着拖鞋就来上班。在潍柴人眼里,这是绝对不能忍受的,项目组下决心帮助他们改掉这些不良习惯。
随着工作的推进,潍柴人员克服语言、文化等障碍,对缅方人员言传身教,传授技术的同时,更用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充满激情的“潍柴精神”感染他们。慢慢地,他们从拖沓、散漫变得认真、信任和配合。
潍柴项目组的工作受到了缅方的高度认可,双方的关系也在不断的磨合中碰撞出友谊的火花,项目的推进渐入佳境。
随着两条加工生产线的调试完成,在接下来的批量生产阶段,项目组还将重点培训缅方员工设备养护、程序优化、异常处理,以及质量管理等知识和方法,将潍柴成熟有效的质量管控模式复制到缅甸,保证“潍柴品质”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缅甸,都一样表现卓越、可靠耐用,树立起“潍柴制造”在缅甸的品牌信誉度。
缅甸是“一带一路”沿线的新兴经济体,随着其民主进程、经济改革步伐的加快,将带来无限商机。缅甸项目是潍柴首例技术许可输出项目,不仅带动潍柴发动机散件的出口,还能带动相关动力总成、整车产品进入缅甸市场,让潍柴在缅甸市场处于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同时,在潍柴的技术扶持下,缅甸项目也将造福当地,显著提升当地的机械制造能力,在这个稍显落后的国度播下了一颗现代化工业的种子。
从太平洋到地中海,从缅甸到印度、埃塞……潍柴正用负责任的态度和实际行动,在“一带一路”的国际化道路上,耕耘市场,服务客户。
- 王力刚到鲁西集团检查指导节日期间安全生产工作(2024-10-18)
- 绿色智慧建造:引领未来的建筑新篇章(2024-10-18)
- 施可丰登上央视CCTV-7 (2024-10-18)
- 南山铝业闪耀亮相2024德国铝工业展览会(2024-10-18)
- 连登粮油行业双强榜|长寿花食品再度蝉联玉米油加工企业“10强”首位(2024-10-18)
- 得益乳业开启“2024全民加奶行动” 倡导每日饮奶500g以上(2024-10-18)
- 中国农业大学与东阿阿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4-10-17)
- 山东凤祥食品有限公司鸭肉系列产品 获得日本第28届加工食品爆品大奖(2024-10-17)
- 中通新能源客车新加坡交付暨双层巴士全球首发!跑出绿色出海“加速度”(2024-10-17)
- 格瑞德集团受邀参加第十四届全国地热大会(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