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互联网+,你怎么看?
![](http://www.amway.com.cn/content/dam/china/accl/amwaychina/news/activity/201604/03/5.jpg)
互联网+早已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当它遇上以直销为核心、消费体验和创业体验并重的安利,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快来听听大咖们怎么说!
传统行业如何华丽转身?安利互联网+给你feel!
在全球最大管理咨询、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外包的跨国公司——埃森哲亚太区零售业主管、董事总经理许佑宏的研究观察中,安利互联网+转型走在传统行业前沿,有着深刻的借鉴和学习的意义。
![](http://www.amway.com.cn/content/dam/china/accl/amwaychina/news/activity/201604/03/6.jpg)
首先是坚定变革
安利公司数字化变革是自上而下主导的,这需要管理层的胆识魄力和远见卓识,同时安利数字化团队也跟紧市场的需求和脉搏,更重要的是一线营销人员对数字化变革的呼声非常高……安利公司上下齐心拥抱变革。
其次,大胆创新是变革的原动力
安利互联网+转型中的创新,体现在理念、模式以及产品各方面,大量的营销伙伴也参与了这些创新过程,企业内部流程也随之相应调整,来支持数字化创新全程。
再次,敏捷的组织和人才是转型的基石
安利对关键环节都进行了优化和处理,增进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和协作效率,处理了责任分工以及支持安利公司的开发,持续的迭代,优化数字化工作成果,同时积极支持和培养员工和合作伙伴的数字能力……如此更符合互联网+时代运作模式。
最后,依托数字化平台
安利O2O转型是线上线下全渠道的无缝连接的转型,力求打通顾客和营销伙伴展业的渠道,灵活的使用安利数字化平台工具,移动工作室即最佳咬合工具。
颠覆传统直销模式?不忘初心方是安利!
![](http://www.amway.com.cn/content/dam/china/accl/amwaychina/news/activity/201604/03/7.jpg)
安利互联网+究竟是传统直销模式的颠覆,还是救赎?安利大中华总裁颜志荣表达了对安利57年自助助人企业文化的坚持到底:过去半个世纪,安利一直从传统直销的线下“人联网”去扩大业务、开展事业。当线上成型,就好象为传统插上翅膀,让直销模式腾飞起来。这是安利互联网+和传统企业的最大不同。
线上的“互联网”和线下的“人联网”并非竞争,而是互补关系。安利不断寻找这线上线下“O”的齿轮——当下是安利独有的移动工作室,去帮助营销伙伴更加成功。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团体会员单位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是一个直销公司,这是我们的核心。互联网+不是要代替传统业务,而是要帮助我们与80,90,00后这群正在迈入主流的消费人群接轨。偏离核心,就不是安利公司了,这不是我们的方向,也绝非最终的目标。我们不会忘记初心——安利的企业文化根本,是不可以变的。
全民创业潮怎么玩?给轻创业方式点赞!
在艺术专业出身、文艺范儿十足的85后的安利创业者张雯琦看来,轻创业堪称直戳年轻人的痛点:
其实很多年轻人对创业是非常渴求的,但是在我身边真正在实施创业的朋友并不多,原因在于:年轻人在创业需要的资源方面是匮乏的,但是有了移动工作室这样公司数字化平台以后,让我们有可能在这个平台上乐活创业。
![](http://www.amway.com.cn/content/dam/china/accl/amwaychina/news/activity/201604/03/8.jpg)
今天很多年轻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质,我们完全可以透过移动工作室在线上呈现出来。
我相信未来移动工作室甚至会成为我们安利年轻创客一族的网络名片,形成我们在线上的独一无二的个人品牌,吸引认同我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线上伙伴,建立线上的社区。
我们可以把线上的这种弱关系引入到线下的强关系,在销售的时候再引入线上,这样O2O的闭环非常适合我们年轻人的轻创业需求。所以这种方式我觉得是非常赞的。
移动工作室让我们工作和生活双叠加,我们通过移动工作室可以额外增加收入,额外增加一群朋友,额外增加一些生活的资讯,额外增加一些乐活的生活方式,透过这种方式传递价值观,顺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安利资深营销人员项丰,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一届计算机系的毕业生、见证了中国网络发展史的首批数字化弄潮儿,在他眼中,安利“双网合一”让创业升级:
互联网诞生的时候连接的只是电脑,连接的只是少部分专业人士。当移动互联网出来的时候,把所有人连在一起。这就是移动互联网最大的核心力量。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和安利线下传统的直销有共同的基因,就是他们都是面对人的,都是每个人可以用,每个人可以做,这个共同的基因让两者无缝对接,从人联网到互联网,双网合一,我相信安利会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互联网+早已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当它遇上以直销为核心、消费体验和创业体验并重的安利,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快来听听大咖们怎么说!
传统行业如何华丽转身?安利互联网+给你feel!
在全球最大管理咨询、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外包的跨国公司——埃森哲亚太区零售业主管、董事总经理许佑宏的研究观察中,安利互联网+转型走在传统行业前沿,有着深刻的借鉴和学习的意义。
首先是坚定变革
安利公司数字化变革是自上而下主导的,这需要管理层的胆识魄力和远见卓识,同时安利数字化团队也跟紧市场的需求和脉搏,更重要的是一线营销人员对数字化变革的呼声非常高……安利公司上下齐心拥抱变革。
其次,大胆创新是变革的原动力
安利互联网+转型中的创新,体现在理念、模式以及产品各方面,大量的营销伙伴也参与了这些创新过程,企业内部流程也随之相应调整,来支持数字化创新全程。
再次,敏捷的组织和人才是转型的基石
安利对关键环节都进行了优化和处理,增进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和协作效率,处理了责任分工以及支持安利公司的开发,持续的迭代,优化数字化工作成果,同时积极支持和培养员工和合作伙伴的数字能力……如此更符合互联网+时代运作模式。
最后,依托数字化平台
安利O2O转型是线上线下全渠道的无缝连接的转型,力求打通顾客和营销伙伴展业的渠道,灵活的使用安利数字化平台工具,移动工作室即最佳咬合工具。
颠覆传统直销模式?不忘初心方是安利!
安利互联网+究竟是传统直销模式的颠覆,还是救赎?安利大中华总裁颜志荣表达了对安利57年自助助人企业文化的坚持到底:过去半个世纪,安利一直从传统直销的线下“人联网”去扩大业务、开展事业。当线上成型,就好象为传统插上翅膀,让直销模式腾飞起来。这是安利互联网+和传统企业的最大不同。
线上的“互联网”和线下的“人联网”并非竞争,而是互补关系。安利不断寻找这线上线下“O”的齿轮——当下是安利独有的移动工作室,去帮助营销伙伴更加成功。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团体会员单位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是一个直销公司,这是我们的核心。互联网+不是要代替传统业务,而是要帮助我们与80,90,00后这群正在迈入主流的消费人群接轨。偏离核心,就不是安利公司了,这不是我们的方向,也绝非最终的目标。我们不会忘记初心——安利的企业文化根本,是不可以变的。
全民创业潮怎么玩?给轻创业方式点赞!
在艺术专业出身、文艺范儿十足的85后的安利创业者张雯琦看来,轻创业堪称直戳年轻人的痛点:
其实很多年轻人对创业是非常渴求的,但是在我身边真正在实施创业的朋友并不多,原因在于:年轻人在创业需要的资源方面是匮乏的,但是有了移动工作室这样公司数字化平台以后,让我们有可能在这个平台上乐活创业。
今天很多年轻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质,我们完全可以透过移动工作室在线上呈现出来。
我相信未来移动工作室甚至会成为我们安利年轻创客一族的网络名片,形成我们在线上的独一无二的个人品牌,吸引认同我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线上伙伴,建立线上的社区。
我们可以把线上的这种弱关系引入到线下的强关系,在销售的时候再引入线上,这样O2O的闭环非常适合我们年轻人的轻创业需求。所以这种方式我觉得是非常赞的。
移动工作室让我们工作和生活双叠加,我们通过移动工作室可以额外增加收入,额外增加一群朋友,额外增加一些生活的资讯,额外增加一些乐活的生活方式,透过这种方式传递价值观,顺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安利资深营销人员项丰,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一届计算机系的毕业生、见证了中国网络发展史的首批数字化弄潮儿,在他眼中,安利“双网合一”让创业升级:
互联网诞生的时候连接的只是电脑,连接的只是少部分专业人士。当移动互联网出来的时候,把所有人连在一起。这就是移动互联网最大的核心力量。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和安利线下传统的直销有共同的基因,就是他们都是面对人的,都是每个人可以用,每个人可以做,这个共同的基因让两者无缝对接,从人联网到互联网,双网合一,我相信安利会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 中国农业大学与东阿阿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4-10-17)
- 山东凤祥食品有限公司鸭肉系列产品 获得日本第28届加工食品爆品大奖(2024-10-17)
- 中通新能源客车新加坡交付暨双层巴士全球首发!跑出绿色出海“加速度”(2024-10-17)
- 格瑞德集团受邀参加第十四届全国地热大会(2024-10-17)
- 亚太集团党委组织开展9月份主题党日活动 (2024-10-17)
- 玲珑轮胎连续五年获得上交所信息披露A级评价(2024-10-17)
- 山东重工集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开展专题学习研讨(2024-10-17)
- 九阳30周年发布会开启:如何用硬实力解决“小问题”(2024-10-17)
- 潍柴集团党委召开“重德、重勤、重廉”廉洁文化建设动员会(2024-10-17)
- 海信贾少谦:世界一流企业必然有一流的ESG表现(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