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会员资讯

匹克体育成功完成私有化获众多资本巨头力挺

2016年11月24日 08:08    信息来源:福建匹克集团有限公司

2016年11月2日下午4时,股票代码为【01968.HK】的匹克体育从港交所退市,这标志着历时3个月的匹克体育私有化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完成私有化只是第一步。”匹克体育CEO许志华说,“匹克从单一的体育装备品牌到体育产业集团的升级之路才刚刚开始。”

许氏体育25亿港元完成私有化

近日,匹克体育注册地大法院正式批准了要约人许氏体育透过协议计划将匹克公司私有化的计划,同日,根据该计划削减匹克公司已发行股本及相应的向要约人发行股份亦已获大法院确认。而在此前,匹克体育全体股东大会正式投票通过了私有化决议。

在走完所有股票交易机构和法定程序之前的3个月,匹克体育首次公告了私有化得计划。公告称,建议由要约人许氏体育通过协议计划将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私有化,根据大股东提议的每股2.60元的报价,匹克体育流通股私有化累计金额约25亿港币。

匹克在体育行业为何率先实施私有化?7年前,2009年9月,匹克在香港上市,但上市以后匹克公司股价的表现却并不令人满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国家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文件出台之后,体育产业迎来了黄金时代,国内体育概念股甚至是泛体育概念股都大受投资者热捧,体育产业被看作资本市场的一片蓝海。

对比之下,在体育产业深耕多年的匹克,投资价值反而长期被低估,匹克公司很难有效运用资本平台,进而影响匹克公司经营业务发展。因此,在匹克大股东许氏家族的提议下,匹克实施了私有化计划。

获多家资本巨头力挺

从香港市场私有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获得股票持有人的绝大多数投票及公司注册地法院批准等一系列手续外,获得资本巨头的认同将变得至关重要。

此次匹克体育私有化项目的投资总协调人道格资本认为,匹克是文化体育产业的实业公司,属于稀缺概念;另外,匹克在海外市场的优异表现,给了投资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加上匹克在体育产业(包括赛事和服务)上的延伸拥有较高潜力,未来的转型空间也相对较大。匹克体育当属于体育产业板块的非常稀缺标的。

正因为如此,在匹克体育私有化过程中,资本巨头纷纷主动找到匹克,愿意参与私有化的投资。道格资本联合光大资本、前海母基金、民生银行、国信证券、广发证券、西南证券等,成为匹克体育股东名单上的新贵,这些拥有强大资金实力、服务能力和产业资源的巨头们,将为会匹克注入新的动力。

事实上,这些资本巨头将不仅仅为匹克体育未来的上市计划提供资源和服务,还将联合匹克体育共同成立专注于体育产业的产业基金及投资并购基金,共同打造“匹克体育产业生态圈”。

全力打造“体育产业生态圈”

早在7个月前的匹克球星中国行活动中,匹克体育CEO许志华就描述了打造“匹克体育产业生态圈”的宏伟蓝图。在7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他明确表示将涉足体育IP赛事打造、运营,体育培训、体育大数据、体育资讯和社交等多个领域,建造匹克体育产业生态圈。

在会上,匹克体育首批的生态圈企业、致力于篮球赛事服务和大数据分析的“篮球客”和专注于篮球培训的“匹克星”先后亮相,引起了广泛关注。2016年10月14日至16日,匹克体育按照国际顶级赛事标准运营的首个自主IP赛事——环泉州湾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获得圆满成功,获得全球包括法新社、美联社等超过1000家媒体关注和报道,成为中国国际大型体育赛事领域一股新力量。

匹克的信心来自于此前多年的国际化精心布局,目前,匹克体育已经是海外销售占比最高的本土体育品牌,产品销往9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匹克集团的海外销售额达到6.7亿元人民币,占总营业额比例达21.6%。

此外,匹克体育通过多年的行业积累,与国际顶级机构如FIBA、奥委会、NBA、WTA等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拥有丰富的国际资源,旗下签约有霍华德、帕克等11名NBA运动员,新西兰、乌克兰等12个国家的奥委会,塞尔维亚、德国、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篮协,以及参加欧冠联赛的马卡比、欧洲联盟杯的法兰克福客机队等多家海外篮球俱乐部。

“私有化之后,匹克体育将实施多品牌战略,完善体育装备行业国际化战略布局。”许志华说,“未来会通过收购和投资国际上体育细分行业优秀的装备公司,实施多品牌战略,逐步完成在篮球、足球、网球、马拉松等大众体育范围内多品类、多层次的装备战略布局。同时,匹克将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本合作伙伴、体育合作伙伴的资金和资源优势,建造匹克体育产业生态圈。”

“我们的目标,是让匹克从一家优秀的国际化体育装备供应商,发展成为一家国际化的体育产业集团。”许志华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