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巴渝大地质量潮涌——重庆质量强市建设奋进新征程

时间:2023-08-31 来源:中国质量报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

近日,重庆市委、市政府印发《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新时代新重庆质量发展战略目标——“质量强市建设取得标志性进展,迈入全国第一方阵”。新征程是充满激情和梦想的远征。

新重庆质量强市建设构架图

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发布后,巴渝大地朝气蓬勃,重庆市上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着力构建更加适配的质量供给体系、更高水平的质量支撑体系、更加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聚力打造产业质量竞争力新高地、高质量产品集聚地、优质化工程示范地、高品质服务引领地,全方位建设质量强市、知识产权强市、标准强市、品牌强市、制造强市。

聚焦经济复苏 着力提升供给体系质量

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必须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和根本目的。近年来,重庆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主题,全面实施质量强市战略,质量整体水平保持在西部第一位,质量政策制度跃居西部第一位。

目前,重庆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9.48,比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平均指数高4.57,连续多年居西部第一位。国家统计公报显示,重庆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为83.3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2年,重庆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99.29%,消费品质量合格率97.62%,食品抽检合格率96.42%,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药品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9.8%和99.5%,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达到83.16分。重庆市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重庆市近年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据了解,重庆市建立较为完善的大质量政策体系和“质量考核、质量督查、质量激励”三位一体的质量工作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格局,新设立质量提升专项资金,出台重庆专利奖评选奖励办法。

在重庆,越来越多的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关心质量、支持质量、研究质量并逐渐成为质量领军人物,把质量工作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来推动。涪陵区委书记为市场监管部门提出了通过质量标准创新、质量品牌提升、质量基础设施集成应用等多种措施融合推进的质量强国标杆城市创建路线图。涪陵区围绕“2﹢4﹢X”产业集群和“1﹢2﹢3”产业科创体系,推动产品、服务、工程、产业、经济质量水平总体提升,创造了多项第一,打通了尼龙66全产业链、解决了页岩气钻探开采中的关键难题、攻克了LNG驰放气提纯氦气“卡脖子”技术。綦江、江津、涪陵、璧山、秀山等区县党委先行先试,建立了质量督察机制。江北、綦江两区分别荣获2022年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国务院督查激励通报;南岸、江津两区连续两年获得重庆市政府“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成效显著地方激励。

没有停歇的脚步,只有奋进的号角。《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观大势、定大局、谋大事、绘宏图。重庆质量强市、质量强区的前进步履更加铿锵,奋斗姿态更加一往无前。

聚焦“一号工程” 合力推进双城经济圈质量一体化发展

时间是历史的雕塑家,它镌刻着奋斗的年轮,勾勒出变迁的轨迹。

兔年第一个工作日,重庆市明确提出要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引领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迈出新步伐、见到新气象。从省市到区县,重庆与四川两地市场监管部门同向发力,联动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区域合作。

今年3月,重庆、四川两地市场监管局签署《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提出川渝质量发展合作的5个愿景目标、7个重点项目和3项工作机制。备忘录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中心两地”的战略定位和“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统揽目标,提出“合力打造质量强国建设区域合作典范”的质量发展合作总目标。

重庆、四川两地市场监管局签署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

作为两个“极核”,重庆都市圈、成都都市圈在两地市场监管部门带动下,质量一体化发展迈步向前,联合出台《重庆成都都市圈市场监管联动联建重点措施(2023—2027年)》,提出联动联建跨区域数字化监管体系等9个方面措施,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如今,首个成渝地区质量人才培训教育基地已落户成都,首届成渝地区首席质量官“强基提质”活动也在成都顺利开展。

在川渝毗邻地区,次区域质量合作方兴未艾。加快与重庆中心城区实现“同城化”。广安与重庆将通达轨道,广安的企业将可以申报重庆市市长质量管理奖。高竹新区以广安企业为主,但很大一部分企业员工来自重庆,绝大部分产品为重庆主机厂配套,已成为重庆汽车产业的重要零部件生产基地。高竹新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已经成为园区近200家企业质量工作的策源地和集散地。南岸区与成都龙泉驿区两地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宣贯暨标准化基础知识及实务培训会。渝北区与广安市电线电缆生产企业联合开展技能竞赛。

川渝市场监管合作,推动了统一大市场建设。联合开展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执法行动,协同开展大型食品销售企业合法合规体系检查,共同规范长输管道站场内压力管道使用管理,互认企业首席质量官、标准化专家,推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一体化”管理,举办首届川渝合作产业计量交流会、第二届消费与发展论坛、“巴蜀杯”川渝公益广告大赛,联合发布“6· 18”合规提示,制定川渝知识产权合作重点保护名录两批,共同发布川渝区域地方标准7项,签订川渝跨区域重大案件联合挂牌督办机制合作协议并督办案件3件,西部(重庆)科学城高新区与成都高新区互发的全国第一张跨省营业执照副本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一号工程”在巴蜀大地开枝散叶,不断结出硕果。

聚焦“一把手工程” 加快推进质量数字化转型

7月27日,重庆市委召开数字重庆建设推进会,要求各级各部门坚持“一把手”抓数字重庆建设,聚焦“1361”系统构架,加快提升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服务支撑能力,加快形成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业务贯通能力,以重点领域“一件事”为抓手推进数字党建、数字政务、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文化、数字法治和基层智治“6﹢1”系统(体系)建设。

近日,记者从重庆市市场监管系统半年工作座谈会上获悉,数字化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蹄疾步稳。以党政“智治”统领8个核心业务版块,基本形成数字市场监管体系构架(1.0版),梳理一级业务33项,二级业务109项,业务具体事项315项,渝特安、渝食安(餐饮)、山城有信应用场景“三张清单”编制完成,重庆质量在线也纳入数字市场监管建设重点项目。据有关负责人介绍,重庆质量在线将整合质量数据资源,打破数据孤岛,突出多跨融合,推进横向协同、纵向贯通,从政府质量、企业质量、消费者质量等维度找准应用场景,强化应用支撑,实现共建共享,持续推动迭代升级。

赛力斯新能源汽车智慧工厂生产现场

当前,重庆企业质量数字化建设如火如荼,“智慧工厂”“产业大脑”“数字化车间”比比皆是。赛力斯智慧工厂依据工业4.0标准及工业互联网要求打造,拥有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车间,以数字化、智能化、物联网为核心,实时响应,定制生产,首道工序冲压仅需 5秒就能完成。在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工厂中,数字化组装线上的工业机器人灵活地进行冲压、焊接等操作,一辆辆汽车伴随着这些生产线顺利落地。

在人们的认知里,水泥生产企业通常都是高能耗、高污染产业,黑烟滚滚,周边到处都是灰尘。如今,走进重庆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工厂似花园,绿树成荫,一尘不染;偌大的厂房,各种机器设备安静地运转着,好似走进了无人工厂。在质量检测中心,全自动取样器从矿山、料场、生产线、水泥库等各个质量控制点连续自动取样,由炮弹输送系统在40秒内将样品送至中央实验室,通过机械手、粉磨压片一体机等全自动制样设备进行自动分样、制样,并由激光粒度仪、X荧光分析仪及XRD衍射仪等检测分析设备进行自动检测,自动配料软件系统根据智能系统检测结果,自动优化调整配料。

重庆制造业代表了中国制造的西部力量。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重庆正在利用自身工业基础优势,走出一条“硬核”数字化跃升道路。

聚焦实体经济 全方位推进“四个强市”建设

《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全方位建设质量强市、知识产权强市、品牌强市、标准强市。重庆市委常委会会议指出,全方位建设质量强市,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质量支撑;要求突出提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强化产业基础质量支撑,形成一批具有引领力的质量卓越产业集群。

今年1月,“汽车空气动力学开发先进装备与关键技术”项目获得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运行安全监测管控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些荣誉是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众多技术成就中的一部分。该公司先后发布三大汽车指数及一系列先进性、引领性的标准体系,为推动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建有国内中西部首座气动声学风洞实验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制造强市扬帆起航。重庆是制造重镇,制造业发展门类齐全、底蕴丰厚、基础良好。6月5日,重庆召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此次大会吹响了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冲锋号”,制造业将成为重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强力支撑。

聚力打造先进材料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让市内一大批材料领域企业备受鼓舞。国内超细玻璃纤维龙头企业、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茂表示,深耕细分领域、注重基础研究,瞄准空白市场、拓展应用场景,加强研发投入、优化创新生态,是该公司从材料行业脱颖而出的关键。

在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过程中,提质增效是重中之重。重庆将以规模效益提升产业质效,提升“亩均效益”。将向品牌建设要质效,培育“重庆造”知名品牌,以“硬”质量造就“优”品牌,建成一批“渝字号”产业链领航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将向标准升级要质效,健全制造业标准体系,提升重庆制造业领域标准“话语权”。

为了更好推进制造强市建设,重庆正致力于培育千亿级检验检测服务业集群,紧紧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通过服务制造强市、服务高品质生活、服务绿色发展、服务健康中国重庆行动、服务平安重庆建设,推动检验检测全产业链协同快速发展,优化重庆市“两区五群多基地”检验检测空间布局,加快建成千亿级检验检测服务业集群。

标准强市有声有色。质量提升,必须依靠先进标准引领。新的一年,重庆要求突出抓好先进标准建设,以先进标准助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新兴产业发展。

标准创新赋能多个产业转型升级。今年以来,重庆市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16项、同比增长5.5%;成立市级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全国率先推进区域机关运行保障一体化标准化建设,地方标准数量统计项目纳入《重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标准化推进现代农业取得新成效。重庆市市场监管局联合重庆市农业农村委推进4个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建设;制定7项乡村振兴劳务品牌人才评价地方标准;发布农业农村领域地方标准33项、培育团体标准11项,构建全要素、全链条、多层次的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其中,发布全国首个和美乡村评价地方标准等,促进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培育“重庆好粮油”团体标准5项;巫山脆李种植标准化纳入 第二批国家农业农村标准化试点示范典型案例予以推介。

标准化引领智能制造取得新突破。重点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指导推进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制定国家标准25项、团体标准3项。发布新能源汽车领域地方标准8项,召开 2023年汽车行业“领跑者”助力质量强国交流会。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在镁合金、未来网络等领域主导制定国际标准3项,助力“重庆造”标准国际化。推进智慧公交系列标准在缅甸仰光落地实施;创建世界首个跨座式单轨交通标准体系,并在韩国、印尼等国落地。

品牌强市强势发力。重庆制造业发展,需要品牌企业带动,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重庆要求抓好品牌培育,打造一批自主创新、品质高端、信誉过硬、市场公认的重庆精品,努力获得更多国家级质量大奖。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日前,酉阳县打响培育“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战役,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0亿元坚实起步,探索以酉阳一域之光为全市发展大局添彩新经验。同样偏远的城口县在品牌竞争上发力,持续打造优势品牌,城口老腊肉品牌价值超过4亿元。今年上半年,重庆新认证绿色食品企业219家、产品404个。截至目前,重庆市绿色食品企业达1250家,绿色食品3204个,数量居西部第一位。

今年7月,重庆“最宠游客城市”入选2022—2023“长城奖——文旅好品牌”案例。重庆发挥旅游品牌引领作用,创建优质“重庆品牌”。推进50个品质提升示范项目,培育形成旅游品牌体系;推进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产品提档升级,4条线路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5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进旅游消费提档升级,新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6个。

在建筑施工方面,近两年获得国家级工程质量奖项20项,国际工程类“菲迪克奖”1项,获得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明显提升。重庆被住建部批准为国家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累计实施装配式建筑4700万平方米、高星级绿色建筑近3500万平方米。

重庆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已形成了中国质量奖、市长质量管理奖和区县政府质量奖三级品牌培育梯队。目前,已有27个区县设立了区(县)长质量管理奖,42家企业荣获重庆市市长质量管理奖,带动万千企业推行卓越绩效管理,助力企业提质增效。这些获奖企业越来越多的产品达到全国领先、国际一流水平,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大国重器之上,应用于节能环保、医学诊疗等领域,也为重庆一次次冲击国家级质量大奖奠定了坚实基础。

知识产权强市成效初显。截至6月底,重庆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8.03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6.27件,较去年底分别增长11.7%和14.4%。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83.6万件、地理标志商标总量298件。上半年办理专利商标质押融资64笔、金额8亿元,新增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9.7亿元、惠及企业1100余家。建立企业上市知识产权伴随式辅导机制,助力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第二家在科创板成功上市的重庆企业。重庆市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实施成效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财政部评估,获中央财政1亿元奖补资金。重庆在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检查考核中,连续两年获得优秀等次。

聚焦质量利民惠民 着力提高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幸福感

近日, 发布《2022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情况通报》。在监测的31个省(区、市)中,重庆市公共服务质量以总体满意度83.16分(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31分),跃居全国第三位,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在监测的120个城市中,重庆列第八位,在西部地区城市中居第一位。

重庆市近年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

从监测的12个公共服务领域来看,重庆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高居全国第一位,医疗服务、公用事业、公共就业等7个领域排名全国前五,有11个公共服务领域满意度都超过了80分,百姓对质量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高。

百姓在诸多服务领域的满意,充分折射出重庆质量强市建设答卷的优秀。这份高分报表,得力于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的倾力付出和贡献。

重庆市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行政审批质效进一步提升,新增经营主体32.84万户、同比增长13.44%,总量357.75万户,企业注册登记一日办结率99.68%,企业年报率位居全国第九位。市场竞争秩序进一步规范,两件反垄断案件入选 典型案例,查办全国首例街道办事处行政垄断案,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数量居试点城市前列,打击侵权假冒工作连续两年考核位列全国一等。

重庆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更加严格。食品安全政策不断健全,出台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约谈暂行办法,食品安全“守查保”等专项行动深入推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工作纳入平安重庆建设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项督查。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涵盖13大类227种产品,开展市级监督抽查4590批次,不合格396批次,问题发现率8.63%。

峥嵘过去已经载入史册,璀璨当下正在不断延伸。

质量强国,举国奋进。质量强市,驰而不息。

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质量强市建设新成效,必将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更美好的质量获得感、质量安全感、质量幸福感。

2023年全国“质量月”宣传画 2023年全国“质量月”宣传画
2023年全国“质量月”宣传画
2023年全国“质量月”宣传画 2023年全国“质量月”宣传画
国家
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司 “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调查汇总公告
国家
质量发展局 中国经济网
国家
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司 中国产品质量信誉网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是由质量检验行业与质量领域的质量检验技术机构和专家学者、工作者,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学术机构、企事业单位及质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与企业负责人,与质量检验相关工作的社会各界相关人士等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具有社团法人资格。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宗旨

按照“服务会员,服务企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消费,服务发展”的工作原则,贯彻“精业笃行,守正创新,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工作精神,恪守“实事求是,尊重人才,创新兴会,服务立会”的工作风尚,落实“专业引领、学术研究,政策咨询、决策参考,科技普及、质量引领,信任传递、助力发展”的工作任务,遵循“质量检验、客观公正,规范市场、扶优治劣,服务企业、引导消费”的工作方向,坚持“专业化,技术化,社会化,服务化”的发展目标,引导各级质量检验机构发展壮大和行业自律,发挥政府和企业、行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程质量进行社会监督,督促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质量提升行动、推进品牌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质量发展潜力,不断增强人民对质量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本团体是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联系质量检验行业、质量领域科技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广大企业及社会各界的桥梁和纽带,是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行业高质量发展及质量提升推进、质量强国事业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职能简介

充分发挥质量专业社团组织的中介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宣传贯彻质量领域的法律、法规、政策,组织质量和质量检验方面的标准研究、制定和技术开发,开展质量和质量检验方面的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和相关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切实发挥“质量检验,客观公正,服务企业,引导消费”的社会监督作用,抓好质量提升;精业笃行,扶优治劣,充分利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检院(所)和重点国家级质检中心与相关质检机构等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单位和技术机构会员单位的专业优势,组织开展“3.15”“质量月”等质量诚信主题(专题)宣传活动,对“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进行调查汇总和展示公告,推广防伪溯源和质量诚信验证等技术应用,传递质量信任,引导质量消费,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强市场引导,共筑质量诚信,推动质量社会共治共享;组织新技术、新产品鉴定和评审,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开展检验、鉴定、监理方面的咨询和服务;树立质量工作先进典型和质量诚信标杆,弘扬工匠精神,推广质量工作优秀示范的先进经验;承办有关政府部门(机构)交办和委托的相关工作;着力发挥全国质量检验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科学求实,开拓创新,全面引领质量检验行业自律和健康发展;履行质量专业社团中介机构的相关职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督促企业履行质量主体责任,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浓厚氛围,合力推进质量社会共治,扎实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业务范围

(一)持续推进“三个转变”重要思想,助力提高中国质量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为中国质量走向世界提供服务,发挥质量检验对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二)围绕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能力水平的提升和质量事业的整体发展开展相应的学术研究,推进行业交流,促进行业发展,助力“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为构建新时代质量检验能力提升与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及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保障;
  (三)紧紧围绕质量提升、质量发展工作大局和实施质量强国战略与质量检验行业建设,开展质量提升、质量发展与变革创新等调查研究,建立全国性的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学术交流、科普宣传和技术服务平台;
  (四)加强质量检验与质量发展相关的理论研究,提高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研究的针对性、协同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促进质量工作队伍成长和质量检验行业能力提升;
  (五)受政府委托承办或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需要,开展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与质量工作的宣传、咨询、培训和展览展示等活动,推广普及质量检验与质量知识,宣传贯彻质量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宣传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推进质量社会共治;
  (六)推动质量检验和质量提升与质量发展战略的研究及学术交流,依照有关规定组织出版本团体学术性会刊及有关学术性、科普性刊物和书籍资料,为政府、社会和企业提供有关咨询服务与专业支持;拓宽舆论传播途径,建设本团体官方网站和相关业务网站;
  (七)推行先进的质量检验检测和质量管理方法,开展检验检测能力与质量管理科学技术、方法提升的相关活动,提高质量检验、质量管理创新能力和全民质量意识;
  (八)探索质量检验、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总结推广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经验,开展质量检验、质量管理和质量提升、质量发展与质量溯源、防伪验证等方面的技术咨询和服务与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九)引导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做好质量基础工作,督促企业加强信用建设,推进企业重视品牌建设,促进企业注重质量发展意识并切实提高质量检验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着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十)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以及工程质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较试验、综合评价、体验式调查和第三方检验、鉴定、评估和监理,引导理性消费选择;
  (十一)对损害本团体会员品牌和质量声誉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收集和反馈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的建议、意见和诉求,关心和维护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活动;
  (十二)开展质量检验和质量学风评议工作,加强质量检验行业和质量发展研究领域学风与学术道德建设;
  (十三)推动开展对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政策法规与检验检测领域科技研究及实践运用工作者的考试及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兴办符合本团体宗旨并能够为本团体会员和质量发展事业与检验检测行业建设发展服务的事业及相关经济实体;
  (十四)开展企业质量检验机构的评审,开展质量评估和推广质量保险业务,利用各种方式向消费者提供质量信息,宣传和普及质量知识和消费常识,传递质量信任、引导质量消费,为市场、企业和消费者服务,切实维护社会各界的合法权益;
  (十五)组织开展质量检验技术、仪器设备、检验设施和质量检验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咨询、服务,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组织对其进行鉴定、评审和推广应用;
  (十六)参与质量检验检测和质量管理、质量发展相关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与实施工作,并积极组织开展相关领域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和实施工作,助力改革完善质量标准体系;
  (十七)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加强本团体与境外质量检验和质量领域学术组织及质检机构与相关组织建立友好往来与交流合作关系,促进质量检验和质量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拓展本团体国际合作的视野和平台,服务和推动中国质量、中国标准、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十八)承担相关部门委托的质量提升、质量管理、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相关的有关工作。

备 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简称 )2018年4月正式成立之前,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业务主管部门为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简称原质检总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