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聚焦两会丨以政企共治推进餐饮业供给侧改革

时间:2017-03-09 来源:新浪网

“两会”热度持续,“舌尖上的食品安全”无疑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网络大数据显示,四川、广东、北京三个省市的公众对食品安全关注度最高。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今年重点社会建设任务时提及“食品药品安全事关人民健康,要坚决把好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每一道关口”后,关于生活性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话题的热度开始迅速提升。

毋庸讳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经济改革的主线。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消费品供给质量不足,这是中国向消费社会转型的必经之路。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助推器”。据统计,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51.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1.8个百分点。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渗透,餐饮行业发展极具活力,商务活动指数年均值为51.4%,比2015年显著提升5.4个百分点,创2013年以来的高点。可以看到,借助正在快速兴起的互联网平台,消费者可以先在美团或大众点评等APP上选好餐厅、预定位置、线上点餐,然后到店消费、手机支付。如果不想出门消费,还可以在APP上叫外卖,一般半小时内就能送到。据权威机构统计,2016年我国餐饮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达2.09亿,较上年增长83.7%,其中,手机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达到1.94亿,使用比例达27.9%;2016年国内外卖市场整体交易额达1761.5亿元,较上年增长361%。

可以认为,当下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餐饮企业的快餐、简餐、大众餐饮的服务模式酝酿着一场革命,也就是服务模式从“一对一的百货式服务模式”向“超市式自助服务模式”转变。这种转变意味着效率结构的提升。换个角度而言,这其实已经暗合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轨迹。

然而,餐饮行业快速发展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背后也有隐忧,因此,加强餐饮行业质量安全的监管任重道远,永远在路上。由于餐饮行业是一个复杂的行业,它横跨第一产业的农业、第二产业的食品加工业、第三产业的餐饮服务业,环节多、链条长。因而监管需要多管齐下,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实现“企业自律”“社会监督”“部门监管”三统一。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餐饮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需要加强自律,积极提升内部管理体系,因为市场的逻辑很简单,食品安全卫生美味的店家,才会得到口口相传,而赢得口碑才能最终赢得市场。一家店好不好,网民可以投票、点赞、给星,也可吐槽、给差评。当然,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不能止步于企业自律,必须要加强他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确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之责。

提到部门协同配合,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与大型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合作,共同打造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的做法极具创意,值得推崇。比如,美团点评与上海长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合作开发出“天眼系统”——餐厅市民评价大数据系统,由系统智能检索分析用户在大众点评等网络平台上的评价,继而形成负面信息线索库,让政府抽查有的放矢,就是可圈可点的案例。有了大数据提供支持,在海量数据中筛选关键词,在众多关键词中锁定被监管对象,如此一来,突破以往单纯依靠人力的传统模式,监管效果便能事半功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与政府的共治,能更好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有利于提升餐饮行业品质、服务,促进餐饮行业的消费升级,带动供给侧改革。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食品安全形势的严峻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然而,面对新环境下的食品安全问题,单一政府部门单打独斗并非上策,借助互联网企业的力量,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变“监管”为“共治”是食品安全监管创新的有益尝试和探索。正如全国政协委员所言,在先行探索的基础上,各地政府应当继续与大型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加强合作共治,充分借鉴、吸收这方面的经验,互通共享相关大数据信息,探索多种有效形式和渠道,推动食品企业和网络订餐平台信用体系建设,强化食品安全监控监管和社会协同治理,切实解决大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问题,促进网络订餐服务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