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15年度报告:旅游市场机遇无限 个性旅游时代开启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旅游业作为综合性服务产业,对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供给侧结构改革、保证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消费者情绪指数CCSI大数据系统聚焦“旅游”主题,对海量的互联网信息进行抓取和分析,发布《旅游业消费者情绪指数报告》。
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图1 最近30天旅游信息走势
CCSI监测结果显示,在2017年2月5日至3月7日这一个月的监测区间内,有关旅游的信息约83万条。其中,微博、微信是公众讨论的主要舆论场。来自微博的的信息共442169条,占比53.43%;来自微信的信息共302954条,占比36.61%;来自网页的信息共65722条,占比7.94%;来自海外的信息共15727条,占比1.90%;来自客户端的信息954条,占比0.12%。
从情绪反馈方面看,公众主要以正面情绪为主,满意情绪占比最大,为77.46%;其他依次为失望情绪占比11.49%,愤怒情绪占比8.12%,害怕情绪占比2.22%,反感情绪占比0.71%。总体来说,人们对旅游行业的满意度较高,旅游热情高涨。
图2 消费者对于旅游的情绪占比
旅游方式呈多样化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人们的休闲旅游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正逐步迈入个性化旅游时代。对不同旅游方式的关注度进行对比发现,关注度最高的前三种旅游方式分别为自驾游、出境游和亲子游,其次为自助游、国内游、跟团游。主题游、高端游、老年游和医疗游因为受众群体比较特殊,关注度较低。
图3 不同旅游方式关注度对比
关注度最高的是自驾游。CCSI监测数据显示,在监测时段内有关自驾游的信息共计21456条,自驾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出游方式。从地区分布上来看,自驾游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东部地区,以及风景秀丽的川渝地区。Airbnb住宿软件、租车出行软件为自驾游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更为丰富的自驾旅游产品促进了我国自驾游的爆发式增长。从情绪反馈上看,公众对于自驾游的情绪以满意为主,满意占比达82.51%,高于同期旅游整体满意度水平5个百分点。
图4 消费者对于自驾游的情绪比例
图5 自驾游关键词词云
从词云图中可以看到(见图5),“自驾游”的讨论热点有租车、房车、SUV等出行工具类;有川藏线、西藏、油菜花田、温泉等出行路线类;自在、说走就走体现了自驾游个性化的核心特征。
关注度排名第二的是出境游。CCSI监测数据显示,在监测时段内有关自驾游信息共计7520条。而国家旅游局数据的数据显示,2017年春节前7天,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615万人,同比增幅近7%。从情绪反馈上看,公众对于出境游的情绪同样以满意为主,满意占比达75.79%,满意度较高。
图6 消费者对于出境游的情绪比例
关注度排名第三的是亲子游。CCSI监测数据显示,在监测时段内有关亲子游的信息共计5299条。而在亲子游消费的三个核心要素——娱乐性、教育性、安全性中,有关娱乐的信息为888条,有关教育的信息为906条,有关安全的信息为1092条。由此不难看出,消费者在亲子游消费过程中最重安全性。从情绪反馈上看,公众对于亲子游的情绪也以满意为主,满意占比为91.25%。
图7 消费者对于亲子游的情绪比例
另外,依据公众满意度对不同的旅游方式进行排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亲子游,满意度占比达91.25%;主题游,满意度占比为89.81%;国内游,满意度占比为87.74%。除新兴的医疗游、高端游之外,其他不同旅游方式间满意度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基本浮动在10个百分点以内。
图8 不同旅游方式满意度比较
互动、社交被看重
近年来,途牛、同程、携程、阿里旅行飞猪等在线旅游应用平台加快了各自旅游产业布局的步伐,“旅游+互联网”运行模式打破了传统旅游业的局限,延伸了旅游业的产业链,更为高效地整合了旅游业产业链中的各方资源。互联网在线旅游应用更是成为我国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和旅游产品创新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2017年2月5日至3月7日,CCSI对当前主要的在线旅游APP进行监测,并依据公众关注度和公众满意度对在线旅游APP进行了排序。
从关注度上看,各个在线旅游应用间网络关注度差别较大,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去哪儿、携程、蚂蜂窝。
而从满意度上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猫途鹰、蚂蜂窝、驴妈妈。UGC(用户创造内容)、旅游大数据、自由行交易平台是蚂蜂窝的三大核心特点;强互动性和社交性是蚂蜂窝区别于其他在线旅游网站的典型特征;猫途鹰则是全球知名的旅行社区,不同的旅行者都可在社区中对旅游过程中一切事物进行点评和交流。由此不难看出,强互动性和社交性的在线旅游应用满意度比较高。
“中国消费者情绪指数CCSI”是中国消费者报社联合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网络舆情研究中心联合打造的大数据监测与分析系统。CCSI通过采集海量的互联网信息,可量化分析消费情绪,旨在汇集社会大众在消费中的真“情”实“感”;并可通过六大板块的数据分析功能为用户提供信息追踪、危机预警、趋势预测、精准营销、品牌管理等多项服务。CCSI将会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建议,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状况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引用与著作权声明:本报告著作权归发布单位所有。本报告是发布单位的研究与统计成果,未获得中国消费者报社书面授权,任何企业及机构不得商业引用,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专题专栏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是由质量检验行业与质量领域的质量检验技术机构和专家学者、工作者,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学术机构、企事业单位及质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与企业负责人,与质量检验相关工作的社会各界相关人士等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具有社团法人资格。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宗旨
按照“服务会员,服务企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消费,服务发展”的工作原则,贯彻“精业笃行,守正创新,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工作精神,恪守“实事求是,尊重人才,创新兴会,服务立会”的工作风尚,落实“专业引领、学术研究,政策咨询、决策参考,科技普及、质量引领,信任传递、助力发展”的工作任务,遵循“质量检验、客观公正,规范市场、扶优治劣,服务企业、引导消费”的工作方向,坚持“专业化,技术化,社会化,服务化”的发展目标,引导各级质量检验机构发展壮大和行业自律,发挥政府和企业、行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程质量进行社会监督,督促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质量提升行动、推进品牌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质量发展潜力,不断增强人民对质量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本团体是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联系质量检验行业、质量领域科技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广大企业及社会各界的桥梁和纽带,是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行业高质量发展及质量提升推进、质量强国事业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职能简介
充分发挥质量专业社团组织的中介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宣传贯彻质量领域的法律、法规、政策,组织质量和质量检验方面的标准研究、制定和技术开发,开展质量和质量检验方面的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和相关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切实发挥“质量检验,客观公正,服务企业,引导消费”的社会监督作用,抓好质量提升;精业笃行,扶优治劣,充分利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检院(所)和重点国家级质检中心与相关质检机构等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单位和技术机构会员单位的专业优势,组织开展“3.15”“质量月”等质量诚信主题(专题)宣传活动,对“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进行调查汇总和展示公告,推广防伪溯源和质量诚信验证等技术应用,传递质量信任,引导质量消费,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强市场引导,共筑质量诚信,推动质量社会共治共享;组织新技术、新产品鉴定和评审,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开展检验、鉴定、监理方面的咨询和服务;树立质量工作先进典型和质量诚信标杆,弘扬工匠精神,推广质量工作优秀示范的先进经验;承办有关政府部门(机构)交办和委托的相关工作;着力发挥全国质量检验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科学求实,开拓创新,全面引领质量检验行业自律和健康发展;履行质量专业社团中介机构的相关职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督促企业履行质量主体责任,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浓厚氛围,合力推进质量社会共治,扎实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业务范围
(一)持续推进“三个转变”重要思想,助力提高中国质量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为中国质量走向世界提供服务,发挥质量检验对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二)围绕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能力水平的提升和质量事业的整体发展开展相应的学术研究,推进行业交流,促进行业发展,助力“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为构建新时代质量检验能力提升与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及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保障; (三)紧紧围绕质量提升、质量发展工作大局和实施质量强国战略与质量检验行业建设,开展质量提升、质量发展与变革创新等调查研究,建立全国性的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学术交流、科普宣传和技术服务平台; (四)加强质量检验与质量发展相关的理论研究,提高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研究的针对性、协同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促进质量工作队伍成长和质量检验行业能力提升; (五)受政府委托承办或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需要,开展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与质量工作的宣传、咨询、培训和展览展示等活动,推广普及质量检验与质量知识,宣传贯彻质量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宣传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推进质量社会共治; (六)推动质量检验和质量提升与质量发展战略的研究及学术交流,依照有关规定组织出版本团体学术性会刊及有关学术性、科普性刊物和书籍资料,为政府、社会和企业提供有关咨询服务与专业支持;拓宽舆论传播途径,建设本团体官方网站和相关业务网站; (七)推行先进的质量检验检测和质量管理方法,开展检验检测能力与质量管理科学技术、方法提升的相关活动,提高质量检验、质量管理创新能力和全民质量意识; (八)探索质量检验、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总结推广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经验,开展质量检验、质量管理和质量提升、质量发展与质量溯源、防伪验证等方面的技术咨询和服务与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九)引导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做好质量基础工作,督促企业加强信用建设,推进企业重视品牌建设,促进企业注重质量发展意识并切实提高质量检验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着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十)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以及工程质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较试验、综合评价、体验式调查和第三方检验、鉴定、评估和监理,引导理性消费选择; (十一)对损害本团体会员品牌和质量声誉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收集和反馈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的建议、意见和诉求,关心和维护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活动; (十二)开展质量检验和质量学风评议工作,加强质量检验行业和质量发展研究领域学风与学术道德建设; (十三)推动开展对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政策法规与检验检测领域科技研究及实践运用工作者的考试及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兴办符合本团体宗旨并能够为本团体会员和质量发展事业与检验检测行业建设发展服务的事业及相关经济实体; (十四)开展企业质量检验机构的评审,开展质量评估和推广质量保险业务,利用各种方式向消费者提供质量信息,宣传和普及质量知识和消费常识,传递质量信任、引导质量消费,为市场、企业和消费者服务,切实维护社会各界的合法权益; (十五)组织开展质量检验技术、仪器设备、检验设施和质量检验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咨询、服务,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组织对其进行鉴定、评审和推广应用; (十六)参与质量检验检测和质量管理、质量发展相关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与实施工作,并积极组织开展相关领域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和实施工作,助力改革完善质量标准体系; (十七)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加强本团体与境外质量检验和质量领域学术组织及质检机构与相关组织建立友好往来与交流合作关系,促进质量检验和质量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拓展本团体国际合作的视野和平台,服务和推动中国质量、中国标准、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十八)承担相关部门委托的质量提升、质量管理、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相关的有关工作。
备 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简称 )2018年4月正式成立之前,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业务主管部门为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简称原质检总局)。
声明: 凡本网注明“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本网转贴的文章均转载自国家正规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致电010-64209133
Copyright © 2011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站许可证号:京ICP证030750号 网站备案:京ICP证03075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458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本站 显示器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像素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