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15年度报告:收费背后藏猫腻 严惩筑起防护网

回顾

查处教育乱收费2万余件

2017年2月15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去年查处价格违法案件情况,教育乱收费以27637件位居查处价格违法案件首位。

据发改委介绍,2016年,全国各级价格主管部门查处价格违法案件84760件,查出违法所得33.42亿元,实施经济制裁22.23亿元。其中,退还用户8.31亿元,没收违法所得12.58亿元,罚款1.34亿元。

“突出问题仍是教育乱收费、医药价格违法行为。”发改委负责人指出,主要表现为公办学校以民办名义高收费,以补课、办特色班名义多收费,扩大代办范围强行收费,突破“三限”规定多收费,“专升本”多收费;医疗服务肢解收费项目重复收费、扩大范围多收费,一次性医疗器械多收费,违反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规定。

2016年,全国查处价格违法案件数量新增较多的领域是:通信价格、成品油价格、电力价格等。

去年一年,各级价格主管部门严格落实节日价格应急监管和节日值班制度,充分发挥12358价格监管平台的作用,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和重点领域检查。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查处悠哈美容店价格欺诈案。2016年9月28日,媒体报道宁波“天价理发”事件新闻,反映宁波市江东区悠哈美容店在推销美发项目过程中,未明确告知“37元一个”的具体含义,让消费者误以为37元是理一次头发的价格,结账时却按照37元一个卷夹计算。经当地价格主管部门调查取证,新闻反映的情况属实。依据《价格法》《行政处罚法》以及《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以上行为涉嫌构成价格欺诈。目前,该案正按法定程序规定进行处理。

江苏省如皋市迅速查处高价白开水案。2016年10月7日,媒体报道“10元1杯白开水”事件,反映有消费者在如皋市食在皋餐厅用餐时被收取了10元1杯的4杯白开水费,这项收费在店家出示的点菜单上被标注为“空水杯”4例。当地价格主管部门迅速开展调查取证,新闻反映的情况属实。依据《价格法》《行政处罚法》以及《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以上行为涉嫌构成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的价格违法行为,如皋市物价局正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处理。

海南省三亚市查处南中国大酒店明码标价案。2016年10月5日,有群众举报三亚市南中国大酒店停车收费价格公示牌内容为“本酒店停车场停车收费,收费标准10元/辆起”,未准确标明收费标准,未按规定的内容和方式明码标价。经查,举报人反映的情况属实。三亚市吉阳区发改局依据《价格法》《行政处罚法》以及《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当场责令改正,并处罚款1000元。

山西省太原市查处广记饭店违规收取“筷子费”案。根据群众举报,山西省太原市发改局检查组于2016年9月26日对迎泽区广记饭店收取顾客“筷子费”的价格行为进行了检查。检查发现该饭店存在对就餐顾客使用带有包装的筷子收取1元/人的行为。依据《太原市价格监督检查办法》第十五条的相关规定,餐饮行业的经营成本应当包含空调费、茶位费、餐具消毒费、座位费等各类设施、设备的使用费,经营者不得以此名目另行收费。当地价格主管部门已责令商家改正上述行为,并处1000元罚款。

分析

加强监管 有效预防

违规涨价、违规收费、价格欺诈、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这些价格违法行为,总会变着法儿与普通消费者过不去。大部分经营场所价格秩序总体良好,但也有一些经营者爱玩价格猫腻,明欺暗骗坑害消费者,牟取暴利。

加强市场价格行为监管,有效预防、及时制止和依法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保护消费者权益,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价格监管部门提出的明确要求。当前市场价格监管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需要下大力气加以规范,常抓不懈。

近年来,国务院出台了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若干政策,取得了初步的效果。这些措施主要是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同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着眼于发展生产、保证供应、维护市场秩序,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针对当前一些领域和品种恶意囤积、串通涨价、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等突出的问题,价格主管部门也出台了相关规制和处罚制度。

但仍有一些规定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价格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比较笼统,打击重点不够突出,处罚力度总体偏轻,对严重的价格违法行为尚不足以充分发挥应有的警示、震慑和惩治作用。国家发改委在线举报12358价格监管平台网上价格举报系统的上线,为广大消费者进行价格举报提供了便利,也威慑了不法企业。

市场经济不是绝对的“自由经济”,放开市场也不意味着无人监管。在近年披露的价格违法案件中可以看到,部分违法经营者或是瞒天过海心存侥幸,或是巧立名目强取豪夺,但终究逃不过监管部门的处罚。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在我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改革,最大程度激活市场活力的同时,价格立法得以不断完善,政府监管部门对价格违法案件保持高度关注和高压态势,这一点可以从查处案件数量的增多和惩处力度的加大上得到印证。

建言

重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陈晴:

监管要以“利”为突破口

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到法律并非万能,经济制裁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趋利”是资本的天性,“谋利”是经营者的原动力,市场价格监管应以“利”为突破口:

一要完善监管方式,实现监管常态化,让违法者不敢妄动“非法获利之心”;

二要加大惩处力度,加大价格违法成本,让违法者不仅“无利可图”,还可能削弱和丧失其继续“谋利”的能力;

三要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整合工商、税务、征信等部门的监管力量,限制甚至取消违法经营者从事市场经营活动的资格,让其充分认识到实施价格欺诈、价格垄断等违法行为是“逐小利而失大利;逐短利而失长利”。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起步晚且任重道远,无论是市场法治还是社会信用建设都不健全。要解决具有复杂动因的价格违法问题,近期仍应以制度建设和严格执法为要义,并引导经营者树立和践行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价格诚信观。

河北银行石家庄支行职员 王彤:

对违法商家要打得疼罚得狠

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确实经常遇到。比如一些低价游,虽然报价很低,其实暗藏很多附加收费,让消费者叫苦不迭。

管住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有关部门必须加强监管,拉起“防护网”,设立“高压线”。对欺诈行为,不仅要处罚,而且要重罚。在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值得借鉴。据报道,纽约沃尔玛一家门店曾因为10个单样商品没有标价,就被罚款1万美元。只有对违法商家打得疼、罚得狠,他们才能长记性。对屡屡欺诈的不法商家,可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此外,还应简化维权程序,强化维权意识,坚决支持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

专题专栏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是由质量检验行业与质量领域的质量检验技术机构和专家学者、工作者,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学术机构、企事业单位及质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与企业负责人,与质量检验相关工作的社会各界相关人士等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具有社团法人资格。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宗旨

按照“服务会员,服务企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消费,服务发展”的工作原则,贯彻“精业笃行,守正创新,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工作精神,恪守“实事求是,尊重人才,创新兴会,服务立会”的工作风尚,落实“专业引领、学术研究,政策咨询、决策参考,科技普及、质量引领,信任传递、助力发展”的工作任务,遵循“质量检验、客观公正,规范市场、扶优治劣,服务企业、引导消费”的工作方向,坚持“专业化,技术化,社会化,服务化”的发展目标,引导各级质量检验机构发展壮大和行业自律,发挥政府和企业、行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程质量进行社会监督,督促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质量提升行动、推进品牌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质量发展潜力,不断增强人民对质量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本团体是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联系质量检验行业、质量领域科技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广大企业及社会各界的桥梁和纽带,是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行业高质量发展及质量提升推进、质量强国事业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职能简介

充分发挥质量专业社团组织的中介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宣传贯彻质量领域的法律、法规、政策,组织质量和质量检验方面的标准研究、制定和技术开发,开展质量和质量检验方面的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和相关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切实发挥“质量检验,客观公正,服务企业,引导消费”的社会监督作用,抓好质量提升;精业笃行,扶优治劣,充分利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检院(所)和重点国家级质检中心与相关质检机构等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单位和技术机构会员单位的专业优势,组织开展“3.15”“质量月”等质量诚信主题(专题)宣传活动,对“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进行调查汇总和展示公告,推广防伪溯源和质量诚信验证等技术应用,传递质量信任,引导质量消费,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强市场引导,共筑质量诚信,推动质量社会共治共享;组织新技术、新产品鉴定和评审,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开展检验、鉴定、监理方面的咨询和服务;树立质量工作先进典型和质量诚信标杆,弘扬工匠精神,推广质量工作优秀示范的先进经验;承办有关政府部门(机构)交办和委托的相关工作;着力发挥全国质量检验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科学求实,开拓创新,全面引领质量检验行业自律和健康发展;履行质量专业社团中介机构的相关职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督促企业履行质量主体责任,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浓厚氛围,合力推进质量社会共治,扎实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业务范围

(一)持续推进“三个转变”重要思想,助力提高中国质量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为中国质量走向世界提供服务,发挥质量检验对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二)围绕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能力水平的提升和质量事业的整体发展开展相应的学术研究,推进行业交流,促进行业发展,助力“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为构建新时代质量检验能力提升与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及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保障;
  (三)紧紧围绕质量提升、质量发展工作大局和实施质量强国战略与质量检验行业建设,开展质量提升、质量发展与变革创新等调查研究,建立全国性的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学术交流、科普宣传和技术服务平台;
  (四)加强质量检验与质量发展相关的理论研究,提高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研究的针对性、协同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促进质量工作队伍成长和质量检验行业能力提升;
  (五)受政府委托承办或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需要,开展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与质量工作的宣传、咨询、培训和展览展示等活动,推广普及质量检验与质量知识,宣传贯彻质量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宣传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推进质量社会共治;
  (六)推动质量检验和质量提升与质量发展战略的研究及学术交流,依照有关规定组织出版本团体学术性会刊及有关学术性、科普性刊物和书籍资料,为政府、社会和企业提供有关咨询服务与专业支持;拓宽舆论传播途径,建设本团体官方网站和相关业务网站;
  (七)推行先进的质量检验检测和质量管理方法,开展检验检测能力与质量管理科学技术、方法提升的相关活动,提高质量检验、质量管理创新能力和全民质量意识;
  (八)探索质量检验、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总结推广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经验,开展质量检验、质量管理和质量提升、质量发展与质量溯源、防伪验证等方面的技术咨询和服务与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九)引导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做好质量基础工作,督促企业加强信用建设,推进企业重视品牌建设,促进企业注重质量发展意识并切实提高质量检验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着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十)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以及工程质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较试验、综合评价、体验式调查和第三方检验、鉴定、评估和监理,引导理性消费选择;
  (十一)对损害本团体会员品牌和质量声誉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收集和反馈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的建议、意见和诉求,关心和维护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活动;
  (十二)开展质量检验和质量学风评议工作,加强质量检验行业和质量发展研究领域学风与学术道德建设;
  (十三)推动开展对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政策法规与检验检测领域科技研究及实践运用工作者的考试及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兴办符合本团体宗旨并能够为本团体会员和质量发展事业与检验检测行业建设发展服务的事业及相关经济实体;
  (十四)开展企业质量检验机构的评审,开展质量评估和推广质量保险业务,利用各种方式向消费者提供质量信息,宣传和普及质量知识和消费常识,传递质量信任、引导质量消费,为市场、企业和消费者服务,切实维护社会各界的合法权益;
  (十五)组织开展质量检验技术、仪器设备、检验设施和质量检验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咨询、服务,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组织对其进行鉴定、评审和推广应用;
  (十六)参与质量检验检测和质量管理、质量发展相关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与实施工作,并积极组织开展相关领域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和实施工作,助力改革完善质量标准体系;
  (十七)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加强本团体与境外质量检验和质量领域学术组织及质检机构与相关组织建立友好往来与交流合作关系,促进质量检验和质量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拓展本团体国际合作的视野和平台,服务和推动中国质量、中国标准、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十八)承担相关部门委托的质量提升、质量管理、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相关的有关工作。

备 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简称 )2018年4月正式成立之前,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业务主管部门为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简称原质检总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