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降本增效 引领创新供给

图:全国网上零售额全年保持正增长(2022年1月—12月)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3.79万亿元,同比增长4%。网络市场零售始终强于大盘,保持正增长,且实物商品零售总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持续攀升。网络消费已成为市场销售增长的关键因素。

日前,相关专家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网络消费已成为提振消费重要抓手。

强劲增长速度展韧性

“我人还没进北京,老妈给拼的菠菜已经发货了。”北京市消费者吴女士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去年疫情期间,远在成都的80多岁老妈学会了网购,于是就开始了各种“买买买”,不仅给自己买,还为不在身边的子女购买各种商品。

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2“银发族”消费趋势报告》显示,2022年前8月,“银发族”的成交单量、购物用户数、人均单量分别为2018年的3倍、1.8倍、1.7倍。随着数字化的推进与适老化应用升级,越来越多的“银发族”习惯线上购物,并呈现购物种类更丰富、家庭消费更突出、健康消费更多元的特征。

与此同时,网络也正逐步成为乡村群体重要的商品流通渠道。近日,由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共同指导,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牵头编制的《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发布。其中指出,近年来,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截至2022年底,5G网络覆盖所有县城城区,实现“村村通宽带”“县县通5G”;乡村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农村电商继续保持乡村数字经济“领头羊”地位,2022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17万亿元。

山东省乳山市消费者李先生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自从快递进了村,不仅自己种的苹果可以很快在网上卖出去,家里人要买什么东西,也可以在网上下单,选择范围大,价格也低。

3年来,受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消费活动转移到线上,网络消费表现出超强韧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现显著波动,全年同比下降0.2%,但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37853亿元,比上年增长4.0%。同时,网上零售占比也持续攀升。2022年,实物商品的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2%,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平台经济作为数字经济和创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要素聚集、供需联通、创新激励的作用,同时还是市场规范与治理、保障民生的多元参与者。”中国商务广告协会数字营销研究院院长马旗戟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过去10年里,网络消费的增长速度始终远高于整体消费市场的增长速度,在社会消费中的占比持续提升,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

阿里研究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张程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基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双(多)边市场等基本特征,数字平台在市场上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源、经验和技术,这可以有效降低参与者的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供给和需求的匹配度,助力平台上的中小企业实现从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到物流、运营、融资、营销等多项业务环节的降本增效,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真正的实惠。

良性增长结构蓄动能

家住19层的北京消费者姜女士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我在网上预约了专业的玻璃保洁上门服务,想把冬天久积的灰土打扫干净。”因为楼层高,擦玻璃成了一件难事。后来,同事介绍了网上的到家服务,试过之后,窗户外面积累的多年灰尘果然都给清除干净了。

除了这类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远程医疗、健身、教学等线上服务场景也愈加丰富多彩。多层次、多样化的线上服务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2年8月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当年6月,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3亿人次,较2021年12月增长196万人次,占网民规模整体的28.5%。

阿里巴巴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期间,黄金珠宝消费同比增幅超26%。阿里巴巴集团公共事务部研究专家陈丹认为,一方面,这说明18—35岁的新一代消费主力更加理性务实;另一方面,传统的以门店经营为主的行业逐渐延展至线上,金银珠宝品牌开始加速通过直播、短视频、私域社群等线上线下一体化方式,挖掘新消费群体。

可持续增长添信心

马旗戟表示,网络消费的增长结构是良性优质的,即实物零售与服务消费共同增长,跨地域零售与本地生活服务共同增长,必需消费与可选消费零售共同增长,物质商品消费与精神生活消费共同增长。在此过程中,直播电商、内容电商和社区电商等多种创新形态也得到充分发展。“尤为重要的一点是,电商平台能够组织和实施全国规模市场级别,可持续、高参与和多品种消费活动,它对消费活力的激发,以及促进交易、提供服务的能力不容小觑,其他的商业集团和地区商业都不具备这种能力。”马旗戟说。

“平台经济推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形成和发展,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推动作用也日益凸显。”在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看来,平台经济不仅打破了传统产业的垄断格局,促进了市场竞争,提高了市场效率;还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有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平台经济借助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分析手段,实现对用户和商家的信用评估,丰富了社会信用评价的方式方法。

马旗戟表示,要进一步促进平台经济发展和市场规模扩大,一方面需要关注消费环境的持续优化,另一方面应关注平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扩展能力。“从整体上看,网络消费市场的消费者满意度是在不断提升的。因此,更需要关注的是消费市场可持续的创新供给。“如何建设真正渗透至下沉市场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如何在创新研发新品新服务方面持续投入?如何主动积极地开展新业态新模式的探索?这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政策的支持。”马旗戟说。

记者发现,在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和新模式的持续创新方面,各大平台一直在进行积极探索。京东销售数据显示,洗碗机、干衣机、集成灶、洗地机等家电新品类数量近年增长60%以上。京东还与各大品牌联手,每年打造数以万计的C2M商品上市,大幅缩短新品孵化周期,为企业高质量成长创造更大价值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物美价廉的新产品。

“要推动网络消费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还需多方携手、多措并举。”洪勇认为,在相关部门加强对网络商家和平台的监管、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提高网络消费安全性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包括优化物流配送服务、丰富商品和服务种类、提供个性化服务等,从而提高购物体验满意度、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

近几年,中低线市场消费者的需求逐渐从家电“老三样”转到改善型需求的细分厨卫、小家电等。据记者了解,通过物流下沉,消费者在下沉市场也可以买到和一线城市一样的优质产品。

阿里巴巴《2023年2月平台内经营者信心调查情况》显示,随着接触性经济活动恢复,化妆品行业信心充足的企业占比高了;体育娱乐、汽车等趋势品类信心表现较好。超77%受访企业认为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将有所好转,环比提升7个百分点,发展信心会更加充足。

马旗戟认为,近期需要特别关注的消费市场有三类:一是在疫情期间受到较大冲击的社会服务业,如餐饮、旅游、住宿、文娱及其他生活服务等,这些企业数量多,具有较大的“回血”潜力;二是政府部门着重关注和推动的消费领域,如新能源车、家居房产、医疗服务等,这些市场能够拉动整体消费增长;三是随着数字科技在非实体商品和精神消费中日益扩展,未来,数字消费品、虚拟体验和信息服务等领域将衍生出更多市场,让消费场景多元化、让消费体验更丰富。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是由质量检验行业与质量领域的质量检验技术机构和专家学者、工作者,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学术机构、企事业单位及质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与企业负责人,与质量检验相关工作的社会各界相关人士等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具有社团法人资格。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宗旨

按照“服务会员,服务企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消费,服务发展”的工作原则,贯彻“精业笃行,守正创新,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工作精神,恪守“实事求是,尊重人才,创新兴会,服务立会”的工作风尚,落实“专业引领、学术研究,政策咨询、决策参考,科技普及、质量引领,信任传递、助力发展”的工作任务,遵循“质量检验、客观公正,规范市场、扶优治劣,服务企业、引导消费”的工作方向,坚持“专业化,技术化,社会化,服务化”的发展目标,引导各级质量检验机构发展壮大和行业自律,发挥政府和企业、行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程质量进行社会监督,督促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质量提升行动、推进品牌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质量发展潜力,不断增强人民对质量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本团体是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联系质量检验行业、质量领域科技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广大企业及社会各界的桥梁和纽带,是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行业高质量发展及质量提升推进、质量强国事业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职能简介

充分发挥质量专业社团组织的中介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宣传贯彻质量领域的法律、法规、政策,组织质量和质量检验方面的标准研究、制定和技术开发,开展质量和质量检验方面的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和相关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切实发挥“质量检验,客观公正,服务企业,引导消费”的社会监督作用,抓好质量提升;精业笃行,扶优治劣,充分利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检院(所)和重点国家级质检中心与相关质检机构等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单位和技术机构会员单位的专业优势,组织开展“3.15”“质量月”等质量诚信主题(专题)宣传活动,对“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进行调查汇总和展示公告,推广防伪溯源和质量诚信验证等技术应用,传递质量信任,引导质量消费,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强市场引导,共筑质量诚信,推动质量社会共治共享;组织新技术、新产品鉴定和评审,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开展检验、鉴定、监理方面的咨询和服务;树立质量工作先进典型和质量诚信标杆,弘扬工匠精神,推广质量工作优秀示范的先进经验;承办有关政府部门(机构)交办和委托的相关工作;着力发挥全国质量检验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科学求实,开拓创新,全面引领质量检验行业自律和健康发展;履行质量专业社团中介机构的相关职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督促企业履行质量主体责任,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浓厚氛围,合力推进质量社会共治,扎实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业务范围

(一)持续推进“三个转变”重要思想,助力提高中国质量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为中国质量走向世界提供服务,发挥质量检验对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二)围绕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能力水平的提升和质量事业的整体发展开展相应的学术研究,推进行业交流,促进行业发展,助力“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为构建新时代质量检验能力提升与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及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保障;
  (三)紧紧围绕质量提升、质量发展工作大局和实施质量强国战略与质量检验行业建设,开展质量提升、质量发展与变革创新等调查研究,建立全国性的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学术交流、科普宣传和技术服务平台;
  (四)加强质量检验与质量发展相关的理论研究,提高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研究的针对性、协同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促进质量工作队伍成长和质量检验行业能力提升;
  (五)受政府委托承办或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需要,开展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与质量工作的宣传、咨询、培训和展览展示等活动,推广普及质量检验与质量知识,宣传贯彻质量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宣传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推进质量社会共治;
  (六)推动质量检验和质量提升与质量发展战略的研究及学术交流,依照有关规定组织出版本团体学术性会刊及有关学术性、科普性刊物和书籍资料,为政府、社会和企业提供有关咨询服务与专业支持;拓宽舆论传播途径,建设本团体官方网站和相关业务网站;
  (七)推行先进的质量检验检测和质量管理方法,开展检验检测能力与质量管理科学技术、方法提升的相关活动,提高质量检验、质量管理创新能力和全民质量意识;
  (八)探索质量检验、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总结推广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经验,开展质量检验、质量管理和质量提升、质量发展与质量溯源、防伪验证等方面的技术咨询和服务与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九)引导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做好质量基础工作,督促企业加强信用建设,推进企业重视品牌建设,促进企业注重质量发展意识并切实提高质量检验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着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十)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以及工程质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较试验、综合评价、体验式调查和第三方检验、鉴定、评估和监理,引导理性消费选择;
  (十一)对损害本团体会员品牌和质量声誉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收集和反馈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的建议、意见和诉求,关心和维护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活动;
  (十二)开展质量检验和质量学风评议工作,加强质量检验行业和质量发展研究领域学风与学术道德建设;
  (十三)推动开展对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政策法规与检验检测领域科技研究及实践运用工作者的考试及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兴办符合本团体宗旨并能够为本团体会员和质量发展事业与检验检测行业建设发展服务的事业及相关经济实体;
  (十四)开展企业质量检验机构的评审,开展质量评估和推广质量保险业务,利用各种方式向消费者提供质量信息,宣传和普及质量知识和消费常识,传递质量信任、引导质量消费,为市场、企业和消费者服务,切实维护社会各界的合法权益;
  (十五)组织开展质量检验技术、仪器设备、检验设施和质量检验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咨询、服务,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组织对其进行鉴定、评审和推广应用;
  (十六)参与质量检验检测和质量管理、质量发展相关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与实施工作,并积极组织开展相关领域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和实施工作,助力改革完善质量标准体系;
  (十七)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加强本团体与境外质量检验和质量领域学术组织及质检机构与相关组织建立友好往来与交流合作关系,促进质量检验和质量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拓展本团体国际合作的视野和平台,服务和推动中国质量、中国标准、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十八)承担相关部门委托的质量提升、质量管理、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相关的有关工作。

备 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简称 )2018年4月正式成立之前,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业务主管部门为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简称原质检总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