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自家“马”总拉人家“车”——政协委员谈把“钱袋子”留在国内
如今,许多国人在出境游过程中都会有着相似的“扫货”经历:不仅是奢侈品和高档电器,普通日用品、药品也都成了其购物清单上的主角。
两会伊始,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委钱学明就提交了会议发言,他在发言中作了个形象的比喻:在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之时,正需要具备强劲消费能力之马(需求),套上中国巨大产能之车(供给)。但此时却发现我们的“车”有缺陷,我们的“马”只好为别国经济“拉车”。
自家的“马”却拉了别家的“车”,钱学明这个形象的比喻,说的就是中国消费者“钱袋子”外流的问题。
根据德国市场调查机构GFK最新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人海外购物支出为22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万亿元),境外人均花费5830元,同比增长16.3%。人均消费额相当于每个出行者在境外买了一个LV手包。
另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境外消费1.5万亿元,其中至少7000~8000亿元用于购物。中高收入阶层境外购物占相当大的比例,并且已经从主要购买奢侈品牌、高档品牌转向高质量的、性价比较高的日用消费品。
有专家指出,境外消费旺盛折射出当前我国消费尤其是中高端消费供需结构矛盾,建议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消费市场供需错配问题,促进消费结构加快升级,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比如品种,我国提供的商品种类仅有二三十万种,而发达国家某一知名超市的商品种类超过70万种。”2月23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目前有一个中高收入阶层正在形成,这个阶层不满足于大众化的消费,中低端商品和服务难以满足其消费需求。从供给侧发力的一个重点,就是满足这个阶层个性化、差异化的消费需求,满足他们对更多品种、更好质量、更为安全、更为舒适的购物环境需求。
3月5日下午,在全国政协经济界别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CEO杨元庆也谈到了同样的问题:“目前中国还有一个巨大的增长引擎没有很好地发动起来,那就是内需市场。”
“内需市场对经济的贡献率,美国在70%以上,而中国只有50%左右,中国现在年均人均消费才4000美元,而美国是3万美元左右。”杨元庆认为,必须把内需这个增长引擎充分启动起来。
“充分启动内需市场,主要从供需两个角度考虑。”杨元庆说,从需求角度看,就是怎么样才能让老百姓有钱花,愿意花钱,并且愿意把钱花在国内。去年,我们国家有1万多亿花到海外去了,这当中哪怕把一半拿回国内花,也会促进国内经济更高速地增长。而从供给侧角度来讲,就是大家对国内自有品牌信任度不高。
众所周知,一些国外品牌的产品和元器件都是由中国工厂生产的,但很多国人却依然倾向于出国扫货并选购外国品牌。“一方面我国产能过剩,产品积压,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大量购买国外商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分析认为,首先是长期以来国内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消费者对国产品牌不信任。
“企业更多地做应该做的事情,把自己的品牌打造成一个老百姓信任的品牌,更多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只有老百姓有钱花,才愿意把钱花在国内。”杨元庆表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世界已经进入品牌经济时代,发达国家20%的强势品牌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但在联合国统计的440种重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81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而在美国去年发布的世界品牌百强中,我国只有华为、联想两家企业入围,并且位列第88位和第100位。刘平均认为,造成目前我国品牌经济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企业小而散、缺少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认为,供给侧改革需要扭转几个“少数”,其中之一就是少数产品无法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我国市场大,产品标准低,中低收入者多,消费层次低,再差的商品都有市场,这就强烈刺激了企业的数量扩张欲望。”周汉民认为,政府主导、大企业为主的产业格局,极大束缚了产品的多样性和多变性,无法适应丰富多变的消费需求。大企业占据过多的资源和人才,超量生产出少数大众化产品,抑制了中小企业的产品创新和产业链延伸。民众出国抢购的奢侈品,大多是国外中小企业生产的小众化产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副理事长徐金记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但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率还接近10%,部分产品甚至超过30%。我国被承认的校准测量能力数量列世界第四位,但仅为排名第一的美国的53%。在3万余项国际标准中,由我国主导制定的仅占0.7%。虽有200多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但缺少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
“无序竞争、低价倾销、山寨抄袭、假冒伪劣、低门槛重复建设……”钱学明认为,供给体系存在的质量和效率问题,使得产品质量、食品安全问题成为长久难解的顽疾,损害中国制造的形象,难获消费者的信任。他建议,针对当前我国市场上假冒和山寨较多,创新创造缺乏动力,新需求得不到满足,境外产品“趁虚而入”的现象,政府必须要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消除地方保护,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激活企业创新动力,让创新成为供给侧不竭的源泉。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要突出抓好“提升消费品品质,促进制造业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当前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其实是一场质量战。”徐金记表示,“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真正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全面提高我国产品、企业、产业的质量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既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措施”。
专题专栏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是由质量检验行业与质量领域的质量检验技术机构和专家学者、工作者,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学术机构、企事业单位及质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与企业负责人,与质量检验相关工作的社会各界相关人士等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具有社团法人资格。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宗旨
按照“服务会员,服务企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消费,服务发展”的工作原则,贯彻“精业笃行,守正创新,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工作精神,恪守“实事求是,尊重人才,创新兴会,服务立会”的工作风尚,落实“专业引领、学术研究,政策咨询、决策参考,科技普及、质量引领,信任传递、助力发展”的工作任务,遵循“质量检验、客观公正,规范市场、扶优治劣,服务企业、引导消费”的工作方向,坚持“专业化,技术化,社会化,服务化”的发展目标,引导各级质量检验机构发展壮大和行业自律,发挥政府和企业、行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程质量进行社会监督,督促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质量提升行动、推进品牌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质量发展潜力,不断增强人民对质量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本团体是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联系质量检验行业、质量领域科技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广大企业及社会各界的桥梁和纽带,是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行业高质量发展及质量提升推进、质量强国事业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职能简介
充分发挥质量专业社团组织的中介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宣传贯彻质量领域的法律、法规、政策,组织质量和质量检验方面的标准研究、制定和技术开发,开展质量和质量检验方面的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和相关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切实发挥“质量检验,客观公正,服务企业,引导消费”的社会监督作用,抓好质量提升;精业笃行,扶优治劣,充分利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检院(所)和重点国家级质检中心与相关质检机构等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单位和技术机构会员单位的专业优势,组织开展“3.15”“质量月”等质量诚信主题(专题)宣传活动,对“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进行调查汇总和展示公告,推广防伪溯源和质量诚信验证等技术应用,传递质量信任,引导质量消费,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强市场引导,共筑质量诚信,推动质量社会共治共享;组织新技术、新产品鉴定和评审,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开展检验、鉴定、监理方面的咨询和服务;树立质量工作先进典型和质量诚信标杆,弘扬工匠精神,推广质量工作优秀示范的先进经验;承办有关政府部门(机构)交办和委托的相关工作;着力发挥全国质量检验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科学求实,开拓创新,全面引领质量检验行业自律和健康发展;履行质量专业社团中介机构的相关职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督促企业履行质量主体责任,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浓厚氛围,合力推进质量社会共治,扎实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业务范围
(一)持续推进“三个转变”重要思想,助力提高中国质量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为中国质量走向世界提供服务,发挥质量检验对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二)围绕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能力水平的提升和质量事业的整体发展开展相应的学术研究,推进行业交流,促进行业发展,助力“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为构建新时代质量检验能力提升与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及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保障; (三)紧紧围绕质量提升、质量发展工作大局和实施质量强国战略与质量检验行业建设,开展质量提升、质量发展与变革创新等调查研究,建立全国性的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学术交流、科普宣传和技术服务平台; (四)加强质量检验与质量发展相关的理论研究,提高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研究的针对性、协同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促进质量工作队伍成长和质量检验行业能力提升; (五)受政府委托承办或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需要,开展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与质量工作的宣传、咨询、培训和展览展示等活动,推广普及质量检验与质量知识,宣传贯彻质量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宣传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推进质量社会共治; (六)推动质量检验和质量提升与质量发展战略的研究及学术交流,依照有关规定组织出版本团体学术性会刊及有关学术性、科普性刊物和书籍资料,为政府、社会和企业提供有关咨询服务与专业支持;拓宽舆论传播途径,建设本团体官方网站和相关业务网站; (七)推行先进的质量检验检测和质量管理方法,开展检验检测能力与质量管理科学技术、方法提升的相关活动,提高质量检验、质量管理创新能力和全民质量意识; (八)探索质量检验、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总结推广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经验,开展质量检验、质量管理和质量提升、质量发展与质量溯源、防伪验证等方面的技术咨询和服务与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九)引导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做好质量基础工作,督促企业加强信用建设,推进企业重视品牌建设,促进企业注重质量发展意识并切实提高质量检验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着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十)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以及工程质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较试验、综合评价、体验式调查和第三方检验、鉴定、评估和监理,引导理性消费选择; (十一)对损害本团体会员品牌和质量声誉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收集和反馈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的建议、意见和诉求,关心和维护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活动; (十二)开展质量检验和质量学风评议工作,加强质量检验行业和质量发展研究领域学风与学术道德建设; (十三)推动开展对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政策法规与检验检测领域科技研究及实践运用工作者的考试及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兴办符合本团体宗旨并能够为本团体会员和质量发展事业与检验检测行业建设发展服务的事业及相关经济实体; (十四)开展企业质量检验机构的评审,开展质量评估和推广质量保险业务,利用各种方式向消费者提供质量信息,宣传和普及质量知识和消费常识,传递质量信任、引导质量消费,为市场、企业和消费者服务,切实维护社会各界的合法权益; (十五)组织开展质量检验技术、仪器设备、检验设施和质量检验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咨询、服务,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组织对其进行鉴定、评审和推广应用; (十六)参与质量检验检测和质量管理、质量发展相关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与实施工作,并积极组织开展相关领域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和实施工作,助力改革完善质量标准体系; (十七)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加强本团体与境外质量检验和质量领域学术组织及质检机构与相关组织建立友好往来与交流合作关系,促进质量检验和质量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拓展本团体国际合作的视野和平台,服务和推动中国质量、中国标准、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十八)承担相关部门委托的质量提升、质量管理、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相关的有关工作。
备 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简称 )2018年4月正式成立之前,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业务主管部门为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简称原质检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