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活商富民”故事多
“活商富民”是2013年年初山东省青岛市工商局立足本职,提出的优化提升经济发展营商环境、积极服务青岛经济发展的新举措。该活动实施1年了,效果如何?近日,记者采访青岛多家中小微企业得知,“活商富民”活动中发生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故事”,给企业带来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利好”。
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日前,记者来到青岛市香港中路一栋写字楼,见到了丁进——一家小型能源企业的老板。丁进告诉记者,2013年的业务量“逆流直上”,较之2012年翻倍增长,取得这样的业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青岛市工商局的“活商富民”活动,为他的公司首期解决了300万元融资难题,犹如为公司注入了一股久旱后的清冽泉水。
近年来,随着蓝色经济、战略新兴产业引擎竞相发力,青岛市场主体活跃程度高,发展速度快。据了解,目前青岛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57万余户,中小微企业、个体私营经济成为市场主体增长的主力军。截至2013年10月底,青岛市新登记市场主体8.9万户,同比增长12.4%,目前总量名列全省第一、计划单列市前三。
市场主体多,资金盘活的问题也多。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成为焦点。2013年年初,青岛市工商局深入开展“走企业、听建议,解难题、促发展”活动,共走访各类市场主体11505户,了解企业的困难和需求,适时推出“活商富民”活动,全面发力,助企业发展。青岛市工商机关在全市推出的“民企联保联贷合作协议”就是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具体措施之一,能为中小微企业提供50万元到3000万元的经营贷款。截至目前,在工商机关、私营个体经济协会的帮扶下,青岛市市南区有87家中小微企业,从银行获批贷款额度突破1亿元;城阳区签订融资意向书326份,意向贷款1.5亿多元;黄岛区助企融资达到10.6亿元。
“结对帮扶”助民致富
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仅是“活商富民”活动中“9+X”项具体帮扶的内容之一,其中“9”为九项具体帮扶措施,“X”为各级基层工商机关因地制宜的创新举措。青岛市工商局要求各级工商机关对存在困难的部分个体户,针对不同情况提供“课题式”帮扶,确保其实现年收入5万元目标,以确保该个体户能够自食其力,养活家庭,进而能够继续在市场中存活。工商机关通过促进中小微企业“保鲜”,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促进更多财富源泉涌流。
记者了解到,原四方区工商机关对辖区内年收入低于5万元的困难经营户进行摸底,采取“副会长单位结对帮扶”、“市场主办单位帮扶”和“红盾社区先锋岗”3种帮扶形式,和126户困难业户签署帮扶协议。
青岛北方综合市场经营户朱连钢告诉记者,市场主办方获悉其家庭困难后,主动为其减免了一半的摊位租赁费3万元,再加上自己辛勤经营,年盈利5万元的帮扶目标早已实现。该市场经营户姜冠军和徐宗利也是帮扶对象,市场主办方为每人减免了2万元摊位租赁费。
即墨市个体工商户张健是一名下岗工人,妻子有些残疾,并患有重病,父母年迈,生活困难。张健经营的电动自行车维修铺规模小,资金少,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年经营额仅2万元,处于收入亏损状态。即墨市工商局了解情况后,积极与张健结成帮扶对子,深入研究困难症结所在后,帮助他更新设备,由私个协会出资赞助其学习先进的维修技术。近日,张健告诉记者,2013年他的维修铺营业额增加明显,盈利超过5万元不成问题。
“零首付”为企业松绑
“活商”就是要让企业充满活力,竞相发展。近年来,青岛市工商局或以市政府名义,或自行出台了《优化小微企业登记注册工作意见》、《集中办公区登记管理办法》和《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登记工作意见》等政策规定,极大地降低了企业准入门槛。
青岛市城阳区某皮革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先生告诉记者,该公司是城阳区“零首付”登记企业“首吃螃蟹者”。由于近两年业务量增加,原来的作坊式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市场需求,张先生想注册一家公司,但当时他有点犯难:一方面想显示雄厚实力,注册资金不能太少;另一方面企业厂房扩建、人力成本增加、周转资金量大等实际困难不少。
根据工商人员的建议,该公司于2013年3月25日成立时办理了“零首付”登记,7月26日,实收资本全部到位,申请变更时提交了银行出具的入资证明原件,减少了登记成本,在企业成立初期有效地解决了启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为企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这让张先生欣喜不已。
记者从青岛市工商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工商机关共办理“零首付”企业461户,办理以银行资信证明代替验资报告的企业登记1.1万余户,为成立不满一年的1.86万户企业免予年检,节省企业审计费、年检费近千万元。另外,青岛市工商局在各级工商注册大厅尝试推广智能登记服务系统,受理材料的一次性通过率提高到95%,受理时间平均缩短到15分钟以内。
“活商富民”是2013年年初山东省青岛市工商局立足本职,提出的优化提升经济发展营商环境、积极服务青岛经济发展的新举措。该活动实施1年了,效果如何?近日,记者采访青岛多家中小微企业得知,“活商富民”活动中发生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故事”,给企业带来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利好”。
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日前,记者来到青岛市香港中路一栋写字楼,见到了丁进——一家小型能源企业的老板。丁进告诉记者,2013年的业务量“逆流直上”,较之2012年翻倍增长,取得这样的业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青岛市工商局的“活商富民”活动,为他的公司首期解决了300万元融资难题,犹如为公司注入了一股久旱后的清冽泉水。
近年来,随着蓝色经济、战略新兴产业引擎竞相发力,青岛市场主体活跃程度高,发展速度快。据了解,目前青岛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57万余户,中小微企业、个体私营经济成为市场主体增长的主力军。截至2013年10月底,青岛市新登记市场主体8.9万户,同比增长12.4%,目前总量名列全省第一、计划单列市前三。
市场主体多,资金盘活的问题也多。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成为焦点。2013年年初,青岛市工商局深入开展“走企业、听建议,解难题、促发展”活动,共走访各类市场主体11505户,了解企业的困难和需求,适时推出“活商富民”活动,全面发力,助企业发展。青岛市工商机关在全市推出的“民企联保联贷合作协议”就是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具体措施之一,能为中小微企业提供50万元到3000万元的经营贷款。截至目前,在工商机关、私营个体经济协会的帮扶下,青岛市市南区有87家中小微企业,从银行获批贷款额度突破1亿元;城阳区签订融资意向书326份,意向贷款1.5亿多元;黄岛区助企融资达到10.6亿元。
“结对帮扶”助民致富
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仅是“活商富民”活动中“9+X”项具体帮扶的内容之一,其中“9”为九项具体帮扶措施,“X”为各级基层工商机关因地制宜的创新举措。青岛市工商局要求各级工商机关对存在困难的部分个体户,针对不同情况提供“课题式”帮扶,确保其实现年收入5万元目标,以确保该个体户能够自食其力,养活家庭,进而能够继续在市场中存活。工商机关通过促进中小微企业“保鲜”,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促进更多财富源泉涌流。
记者了解到,原四方区工商机关对辖区内年收入低于5万元的困难经营户进行摸底,采取“副会长单位结对帮扶”、“市场主办单位帮扶”和“红盾社区先锋岗”3种帮扶形式,和126户困难业户签署帮扶协议。
青岛北方综合市场经营户朱连钢告诉记者,市场主办方获悉其家庭困难后,主动为其减免了一半的摊位租赁费3万元,再加上自己辛勤经营,年盈利5万元的帮扶目标早已实现。该市场经营户姜冠军和徐宗利也是帮扶对象,市场主办方为每人减免了2万元摊位租赁费。
即墨市个体工商户张健是一名下岗工人,妻子有些残疾,并患有重病,父母年迈,生活困难。张健经营的电动自行车维修铺规模小,资金少,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年经营额仅2万元,处于收入亏损状态。即墨市工商局了解情况后,积极与张健结成帮扶对子,深入研究困难症结所在后,帮助他更新设备,由私个协会出资赞助其学习先进的维修技术。近日,张健告诉记者,2013年他的维修铺营业额增加明显,盈利超过5万元不成问题。
“零首付”为企业松绑
“活商”就是要让企业充满活力,竞相发展。近年来,青岛市工商局或以市政府名义,或自行出台了《优化小微企业登记注册工作意见》、《集中办公区登记管理办法》和《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登记工作意见》等政策规定,极大地降低了企业准入门槛。
青岛市城阳区某皮革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先生告诉记者,该公司是城阳区“零首付”登记企业“首吃螃蟹者”。由于近两年业务量增加,原来的作坊式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市场需求,张先生想注册一家公司,但当时他有点犯难:一方面想显示雄厚实力,注册资金不能太少;另一方面企业厂房扩建、人力成本增加、周转资金量大等实际困难不少。
根据工商人员的建议,该公司于2013年3月25日成立时办理了“零首付”登记,7月26日,实收资本全部到位,申请变更时提交了银行出具的入资证明原件,减少了登记成本,在企业成立初期有效地解决了启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为企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这让张先生欣喜不已。
记者从青岛市工商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工商机关共办理“零首付”企业461户,办理以银行资信证明代替验资报告的企业登记1.1万余户,为成立不满一年的1.86万户企业免予年检,节省企业审计费、年检费近千万元。另外,青岛市工商局在各级工商注册大厅尝试推广智能登记服务系统,受理材料的一次性通过率提高到95%,受理时间平均缩短到15分钟以内。
- 北京海淀开展餐饮食品安全大检查麦当劳、东来顺门店等因食品安全问题被查处 (2024-09-05)
- 守护消费 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2024-09-05)
- “富氢水”炸伤老人 消保委助力获赔(2024-08-21)
- 助听器导致症状加重 消保委助力维权成功(2024-08-15)
- “铁拳”行动|上海公布2024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第四批典型案例(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