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消费,小心这些陷阱
春节将至,又迎来消费高峰,广大消费者已开始置办年货、选购礼品、计划出行旅游。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根据全国消协组织近两年春节期间受理的相关投诉情况,发布2018年春节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对待优惠促销,避免陷入商家精心设置的陷阱。
警惕“感恩答谢会”专坑老年人
上海消费者胡阿婆和老伴均年过八旬,身体都还硬朗,平日也关注养生。小区附近开了一家老年保健品店,她成了常客,量血压、做理疗,与销售员小杨俨然成了“忘年交”。年底,小杨告诉她一个“好消息”:为答谢忠实客户,公司组织一次无锡短途游,包吃包住,两天只要100元。胡阿婆约了同小区的退休教师黄阿姨一起前往。到了无锡,她们入住的是一家小旅馆,午餐是简单的“大锅饭”,除了常规的景点,当天公司还带他们参观了保健品的生产厂。说是参观,实际也就是看了个外观。
第二天,主办方把一行人带到一家五星级酒店,说是召开“答谢会”。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先后上台致辞,还邀请养生专家,现场免费体检、指导,并推荐公司新研发的保健品。胡阿婆记得,有五六名老年人现身说法,关键词就是“包治百病”。在主办方的撺掇下,胡阿婆买了氨基酸和氧能源各4盒,总共花去两万多元。一场“免费旅游”,结果却花费两万多元购买了一堆没什么作用的保健品,胡阿婆旅游回来后,经人提醒才意识到上当,后悔莫及。
胡阿婆显然遭遇了保健品销售骗局。中消协指出,近年来,类似胡阿婆的经历还不断地在消费者身边发生,尤其是岁末年初,一些无良经营者往往以“感恩答谢”“回馈老客户”的名义,通过组织老年人参加免费的招待会、恳谈会、健康讲座、专家义诊、免费旅游、赠送礼品等活动,诱骗老年消费者购买质次价高甚至是“三无”保健品,有的甚至打着“无效退货”或“交付订金就可终生免费享用”的幌子,在骗取老人钱款后即逃之夭夭。
中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特别是老年消费者,节假日消费,务必远离此类感恩答谢等会销活动,避免上当受骗。
理性对待商家优惠促销
目前正值春节前的促销旺季,各大商家都开始了春节前的大促销,推出优惠券、折扣券、赠券、赠品等等。商家的促销是否真优惠,这里面的玄机可就多了去了。
最近一段时间,线上线下很多商家以年终促销为噱头,推出“满返”活动,比如消费满300元,便可返40元的代金券。记者发现,参加“满返”活动的商品销售价基本没有整额,消费者为了凑够整额,必须再购买其他商品。北京市东城区某商场,消费者王女士告诉记者,她本来只想买瓶面霜,面霜价钱是1098元,为了凑到1200元的整额,她又多花了100多元,买了一个并不是很需要的商品。
中消协指出,商家推出这类促销活动时,是经过了周密和专业的计算的,看似为消费者送来优惠,其实是一个连环套购的营销手段,消费者购物后的消费额总是和最贴近的促销标准相差几元钱,所以往往要花费更多钱,陷入循环购物的“无底洞”。很多消费者拿到购物券、优惠券后,在使用过程中才发现,这些“券”有诸多限制条件,有的赠券只能购买商家指定的滞销品、临期商品;有的赠券在购满规定金额后方能使用;有的指定商品标注价格优惠,但实则没有优惠甚至高出同类产品价格。
中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面对诸多诱惑时,应保持理性,按需消费,货比三家,谨防虚假打折,避免因贪图优惠而盲目购物,或掉入商家精心设置的“循环购物”“明降暗涨”“先涨后降”等陷阱。
中消协特别提示,在超市门口、大型购物中心等地,经常有赠送牛奶、食用油、食品、工艺礼品等活动,但有些“赠送”需要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填写身份证号、手机号等,这些涉及个人信息的“赠送”往往是经过精心包装的新型诈骗,骗子利用所取得的信息开通账号进行贷款等,让消费者不知不觉间背负巨额债务。在此提醒消费者一定莫贪便宜,时刻提防个人信息泄露。
预付式消费需防“吞钱”
春节前是各类商家推销预付卡的集中消费期,有些不良商家借机设下“美丽陷阱”,吞掉消费者预付卡中的钱。
2017年3月,上海市嘉定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接到一起因提货券无法兑换而产生的消费纠纷。2016年临近年底时,消费者袁女士的朋友来家中做客,送了一张价值1888元的海鲜提货券,提货券兑换海鲜的有效期为2018年6月底。2017年3月,袁女士电话提货却被商家拒绝,理由是因季节原因,海鲜类商品均无法按时兑换。当袁女士要求对方提供具体有货时间时,工作人员却无法准确告知。
中消协介绍,近年来,凭借消费便捷、优惠力度大等特点,预付式消费被广大消费者所青睐。对商家而言,预付式消费利于稳定客源,能迅速回笼资金,因此,生活中的“卡”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相关的消费投诉也逐渐上升。
春节是餐饮、美容美发、健身娱乐、洗车洗衣等服务行业办理预付卡或续卡促销高峰期,此时消费者要审慎了解商家的资信情况,注意充值金额不宜过大,对相关服务内容进行书面确认,最好与商家签订协议开好发票并与刷卡单等凭证一并保存。
预订年夜饭遭遇“霸王条款”已成为近年绕不开的典型侵权现象。因此,中消协提醒,消费者在预订年夜饭时,要尽量选择自己熟悉、口碑良好、诚信经营、安全可靠的餐厅。要尽量弄清每道菜的名称、内容、规格、价格等。年夜饭有哪些具体的收费项目也要一清二楚,如:可否自带酒水、有无最低消费、有无开瓶费、包间费等等,避免因电话预定或考虑不周,导致后期维权证据不足而产生不必要的消费纠纷。
中消协提醒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要养成索要并保存发票的良好习惯,当与商家发生纠纷无法协商解决时,请及时致电12315或向各级消协组织投诉维权。
春节将至,又迎来消费高峰,广大消费者已开始置办年货、选购礼品、计划出行旅游。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根据全国消协组织近两年春节期间受理的相关投诉情况,发布2018年春节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对待优惠促销,避免陷入商家精心设置的陷阱。
警惕“感恩答谢会”专坑老年人
上海消费者胡阿婆和老伴均年过八旬,身体都还硬朗,平日也关注养生。小区附近开了一家老年保健品店,她成了常客,量血压、做理疗,与销售员小杨俨然成了“忘年交”。年底,小杨告诉她一个“好消息”:为答谢忠实客户,公司组织一次无锡短途游,包吃包住,两天只要100元。胡阿婆约了同小区的退休教师黄阿姨一起前往。到了无锡,她们入住的是一家小旅馆,午餐是简单的“大锅饭”,除了常规的景点,当天公司还带他们参观了保健品的生产厂。说是参观,实际也就是看了个外观。
第二天,主办方把一行人带到一家五星级酒店,说是召开“答谢会”。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先后上台致辞,还邀请养生专家,现场免费体检、指导,并推荐公司新研发的保健品。胡阿婆记得,有五六名老年人现身说法,关键词就是“包治百病”。在主办方的撺掇下,胡阿婆买了氨基酸和氧能源各4盒,总共花去两万多元。一场“免费旅游”,结果却花费两万多元购买了一堆没什么作用的保健品,胡阿婆旅游回来后,经人提醒才意识到上当,后悔莫及。
胡阿婆显然遭遇了保健品销售骗局。中消协指出,近年来,类似胡阿婆的经历还不断地在消费者身边发生,尤其是岁末年初,一些无良经营者往往以“感恩答谢”“回馈老客户”的名义,通过组织老年人参加免费的招待会、恳谈会、健康讲座、专家义诊、免费旅游、赠送礼品等活动,诱骗老年消费者购买质次价高甚至是“三无”保健品,有的甚至打着“无效退货”或“交付订金就可终生免费享用”的幌子,在骗取老人钱款后即逃之夭夭。
中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特别是老年消费者,节假日消费,务必远离此类感恩答谢等会销活动,避免上当受骗。
理性对待商家优惠促销
目前正值春节前的促销旺季,各大商家都开始了春节前的大促销,推出优惠券、折扣券、赠券、赠品等等。商家的促销是否真优惠,这里面的玄机可就多了去了。
最近一段时间,线上线下很多商家以年终促销为噱头,推出“满返”活动,比如消费满300元,便可返40元的代金券。记者发现,参加“满返”活动的商品销售价基本没有整额,消费者为了凑够整额,必须再购买其他商品。北京市东城区某商场,消费者王女士告诉记者,她本来只想买瓶面霜,面霜价钱是1098元,为了凑到1200元的整额,她又多花了100多元,买了一个并不是很需要的商品。
中消协指出,商家推出这类促销活动时,是经过了周密和专业的计算的,看似为消费者送来优惠,其实是一个连环套购的营销手段,消费者购物后的消费额总是和最贴近的促销标准相差几元钱,所以往往要花费更多钱,陷入循环购物的“无底洞”。很多消费者拿到购物券、优惠券后,在使用过程中才发现,这些“券”有诸多限制条件,有的赠券只能购买商家指定的滞销品、临期商品;有的赠券在购满规定金额后方能使用;有的指定商品标注价格优惠,但实则没有优惠甚至高出同类产品价格。
中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面对诸多诱惑时,应保持理性,按需消费,货比三家,谨防虚假打折,避免因贪图优惠而盲目购物,或掉入商家精心设置的“循环购物”“明降暗涨”“先涨后降”等陷阱。
中消协特别提示,在超市门口、大型购物中心等地,经常有赠送牛奶、食用油、食品、工艺礼品等活动,但有些“赠送”需要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填写身份证号、手机号等,这些涉及个人信息的“赠送”往往是经过精心包装的新型诈骗,骗子利用所取得的信息开通账号进行贷款等,让消费者不知不觉间背负巨额债务。在此提醒消费者一定莫贪便宜,时刻提防个人信息泄露。
预付式消费需防“吞钱”
春节前是各类商家推销预付卡的集中消费期,有些不良商家借机设下“美丽陷阱”,吞掉消费者预付卡中的钱。
2017年3月,上海市嘉定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接到一起因提货券无法兑换而产生的消费纠纷。2016年临近年底时,消费者袁女士的朋友来家中做客,送了一张价值1888元的海鲜提货券,提货券兑换海鲜的有效期为2018年6月底。2017年3月,袁女士电话提货却被商家拒绝,理由是因季节原因,海鲜类商品均无法按时兑换。当袁女士要求对方提供具体有货时间时,工作人员却无法准确告知。
中消协介绍,近年来,凭借消费便捷、优惠力度大等特点,预付式消费被广大消费者所青睐。对商家而言,预付式消费利于稳定客源,能迅速回笼资金,因此,生活中的“卡”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相关的消费投诉也逐渐上升。
春节是餐饮、美容美发、健身娱乐、洗车洗衣等服务行业办理预付卡或续卡促销高峰期,此时消费者要审慎了解商家的资信情况,注意充值金额不宜过大,对相关服务内容进行书面确认,最好与商家签订协议开好发票并与刷卡单等凭证一并保存。
预订年夜饭遭遇“霸王条款”已成为近年绕不开的典型侵权现象。因此,中消协提醒,消费者在预订年夜饭时,要尽量选择自己熟悉、口碑良好、诚信经营、安全可靠的餐厅。要尽量弄清每道菜的名称、内容、规格、价格等。年夜饭有哪些具体的收费项目也要一清二楚,如:可否自带酒水、有无最低消费、有无开瓶费、包间费等等,避免因电话预定或考虑不周,导致后期维权证据不足而产生不必要的消费纠纷。
中消协提醒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要养成索要并保存发票的良好习惯,当与商家发生纠纷无法协商解决时,请及时致电12315或向各级消协组织投诉维权。
- 聚焦“双11”•提品质促销费 |“双11”大促揭幕 “虚假破价”现身直播间(2024-10-18)
- 星期一、欧唯曼2款样品有害物质超标(2024-10-11)
- “天天招财爆单百货店”暗藏消费陷阱(2024-10-11)
- 谨防儿童电话手表“毁三观”(2024-09-05)
- 地方产业屡陷集体造假危机带来警示(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