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凤酒“不足量”惹纠纷 消费者厂家各执一词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陕西咸阳某消费者在购买的10箱西凤酒中发现有部分酒灌装含量不足的情况。上述消费者表示,厂家始终以渗漏等理由搪塞,至今问题未解决。
中国网财经记者就此联系了西凤酒宣传部负责人,向其核实上述信息。负责人表示,部分酒含量不足的情况确实存在,但厂家始终与消费者保持沟通,只是就赔偿问题尚未达成一致。
法律人士认为,根据消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以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的三倍进行赔偿。
含量不足:是灌装不足还是渗漏挥发?
2017年11月,陕西咸阳马先生购买了一批陕西西凤酒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凤酒”)生产的西凤酒用于婚宴,但席间发现该批酒中存在部分酒分量不足的情况。马先生向西凤酒反映情况后,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到现场检验后,认定计量不足事实存在,但认为是渗漏造成,赔偿问题至今未解决。
消费者购买的“西凤酒•国花瓷”产品
中国网财经记者就此致电西凤酒宣传部负责人询问相关情况,负责人表示,消费者购买的酒出现含量不足的问题属实,但并非是产品质量问题。
西凤酒方面向中国网财经记者介绍,上述消费者购买的产品为西凤酒“国花瓷”系列产品,由于此产品为陶瓷瓶包装,部分瓷瓶出现的沙眼问题导致瓶内酒可能会通过沙眼渗漏,致使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时会出现灌装含量不足,并非是产品本身质量问题。
但消费者在投诉中表示,针对厂家提出的渗漏解释不能接受。消费者质疑,如果是渗漏,为何纸质包装盒上丝毫没有渗漏痕迹。西凤酒表示,厂家向其解释的“渗漏”,实际是瓶内酒通过沙眼挥发的过程,而非倾倒流出,难以用肉眼分辨。
消费者认为,没有证据证明酒存在渗漏问题,而所售产品均有检验合格证,应作为计量欺诈行为依法给予其三倍赔偿。西凤酒认为,含量不足并非公司有意为之,不能算作欺诈行为。但为表达对消费者的歉意,愿意承担赔偿责任。
赔偿标准:赔两千还是一万五?
之所以至今尚未赔偿,西凤酒表示,是因为西凤酒与消费者在赔偿金额方面存在分歧。
西凤酒表示,在消费者致电售后客服后,售后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与消费者沟通,对消费过程中出现此类事件表示抱歉,并表示按照国家赔偿标准予以赔偿。
西凤酒认为,在消费者购买的10箱产品(共60瓶)中,仅有2瓶存在含量不足的问题,而并非“多瓶”。因此,公司将针对涉事的2瓶酒,主动根据国家有关消费者保护的最高规定进行赔偿。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最高规定,西凤酒将支付2瓶酒的十倍赔偿金。西凤酒表示,上述消费者购买的“西凤酒•国花瓷”产品单瓶市场价格在100元左右,如果按照十倍赔偿计算,将支付消费者2000元左右的赔偿款。
但西凤酒方面透露,消费者并不认可上述赔偿方式。
消费者认为,应按照其购买整批产品的价格进行赔偿。此外,由于此批西凤酒在婚宴上使用,在婚宴酒席期间和事后有人骂消费者“用假酒空瓶子骗请宾客”,给消费者造成了名誉和精神上的伤害。因此,向西凤酒提出1.5万元的赔偿要求。
专家:如属欺诈行为应三倍赔偿
中国网财经记者了解到,针对消费者赔偿标准有以下两款法律规定: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
从事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咨询的温正搭律师认为,在上述事件中,酒类产品属于独立、可分割的商品,且含量不足不属于明知质量不合格产品,因此不适用于十倍赔偿。
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吴承志律师认为,根据上述规定,如果涉事产品不存在质量问题,只是数量短缺,应当按照短缺商品价格的三倍赔偿。
也就是说,在上述事件中,西凤酒应按照含量不足的2瓶产品价格进行三倍赔偿。
值得注意的是,消法规定的“三倍赔偿”必须要生产者或者经营者存在欺诈行为才成立。针对西凤酒认为“并不属于欺诈行为”,吴律师表示,需要厂家提供证据证明。“如果厂家明知该酒瓶会发生挥发,导致数量短缺,可以认定其具有欺诈行为。”
吴律师同时表示,按照规定的包装标准,在正常运输下,一般不应发生挥发和渗漏,即使厂家能够证明非欺诈行为,也属于包装不符合标准的行为,应由厂家承担责任。
截至记者发稿,西凤酒仍在与消费者就赔偿金额进行沟通。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陕西咸阳某消费者在购买的10箱西凤酒中发现有部分酒灌装含量不足的情况。上述消费者表示,厂家始终以渗漏等理由搪塞,至今问题未解决。
中国网财经记者就此联系了西凤酒宣传部负责人,向其核实上述信息。负责人表示,部分酒含量不足的情况确实存在,但厂家始终与消费者保持沟通,只是就赔偿问题尚未达成一致。
法律人士认为,根据消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以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的三倍进行赔偿。
含量不足:是灌装不足还是渗漏挥发?
2017年11月,陕西咸阳马先生购买了一批陕西西凤酒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凤酒”)生产的西凤酒用于婚宴,但席间发现该批酒中存在部分酒分量不足的情况。马先生向西凤酒反映情况后,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到现场检验后,认定计量不足事实存在,但认为是渗漏造成,赔偿问题至今未解决。
消费者购买的“西凤酒•国花瓷”产品
中国网财经记者就此致电西凤酒宣传部负责人询问相关情况,负责人表示,消费者购买的酒出现含量不足的问题属实,但并非是产品质量问题。
西凤酒方面向中国网财经记者介绍,上述消费者购买的产品为西凤酒“国花瓷”系列产品,由于此产品为陶瓷瓶包装,部分瓷瓶出现的沙眼问题导致瓶内酒可能会通过沙眼渗漏,致使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时会出现灌装含量不足,并非是产品本身质量问题。
但消费者在投诉中表示,针对厂家提出的渗漏解释不能接受。消费者质疑,如果是渗漏,为何纸质包装盒上丝毫没有渗漏痕迹。西凤酒表示,厂家向其解释的“渗漏”,实际是瓶内酒通过沙眼挥发的过程,而非倾倒流出,难以用肉眼分辨。
消费者认为,没有证据证明酒存在渗漏问题,而所售产品均有检验合格证,应作为计量欺诈行为依法给予其三倍赔偿。西凤酒认为,含量不足并非公司有意为之,不能算作欺诈行为。但为表达对消费者的歉意,愿意承担赔偿责任。
赔偿标准:赔两千还是一万五?
之所以至今尚未赔偿,西凤酒表示,是因为西凤酒与消费者在赔偿金额方面存在分歧。
西凤酒表示,在消费者致电售后客服后,售后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与消费者沟通,对消费过程中出现此类事件表示抱歉,并表示按照国家赔偿标准予以赔偿。
西凤酒认为,在消费者购买的10箱产品(共60瓶)中,仅有2瓶存在含量不足的问题,而并非“多瓶”。因此,公司将针对涉事的2瓶酒,主动根据国家有关消费者保护的最高规定进行赔偿。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最高规定,西凤酒将支付2瓶酒的十倍赔偿金。西凤酒表示,上述消费者购买的“西凤酒•国花瓷”产品单瓶市场价格在100元左右,如果按照十倍赔偿计算,将支付消费者2000元左右的赔偿款。
但西凤酒方面透露,消费者并不认可上述赔偿方式。
消费者认为,应按照其购买整批产品的价格进行赔偿。此外,由于此批西凤酒在婚宴上使用,在婚宴酒席期间和事后有人骂消费者“用假酒空瓶子骗请宾客”,给消费者造成了名誉和精神上的伤害。因此,向西凤酒提出1.5万元的赔偿要求。
专家:如属欺诈行为应三倍赔偿
中国网财经记者了解到,针对消费者赔偿标准有以下两款法律规定: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
从事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咨询的温正搭律师认为,在上述事件中,酒类产品属于独立、可分割的商品,且含量不足不属于明知质量不合格产品,因此不适用于十倍赔偿。
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吴承志律师认为,根据上述规定,如果涉事产品不存在质量问题,只是数量短缺,应当按照短缺商品价格的三倍赔偿。
也就是说,在上述事件中,西凤酒应按照含量不足的2瓶产品价格进行三倍赔偿。
值得注意的是,消法规定的“三倍赔偿”必须要生产者或者经营者存在欺诈行为才成立。针对西凤酒认为“并不属于欺诈行为”,吴律师表示,需要厂家提供证据证明。“如果厂家明知该酒瓶会发生挥发,导致数量短缺,可以认定其具有欺诈行为。”
吴律师同时表示,按照规定的包装标准,在正常运输下,一般不应发生挥发和渗漏,即使厂家能够证明非欺诈行为,也属于包装不符合标准的行为,应由厂家承担责任。
截至记者发稿,西凤酒仍在与消费者就赔偿金额进行沟通。
- 聚焦“双11”•提品质促销费 |“双11”大促揭幕 “虚假破价”现身直播间(2024-10-18)
- 星期一、欧唯曼2款样品有害物质超标(2024-10-11)
- “天天招财爆单百货店”暗藏消费陷阱(2024-10-11)
- 谨防儿童电话手表“毁三观”(2024-09-05)
- 地方产业屡陷集体造假危机带来警示(2024-09-04)